古城墙在大南门的地方,县衙与古城墙的距离很近,作为我们第二个穿越的地方。来平遥游玩的旅客,都会想爬古城墙吧,平遥的古城墙高6-10米,总长竟达6157米,平遥的古城墙共有六座城门,分别为:南门,北门,上东门,下东门,上西门,下西门。每个城门也都取有非常文雅的名称,读之古朴娴雅,品之则意味深长。

南门门额为“迎薰”,南门是平遥城墙的主门,“迎曛”隐含着祥利美好,喜庆大吉之意。(来自百度百科)

北门日:“拱极门”,拱是环绕,拱卫的意思,极是北极星(北斗星)

上东门曰:‘太和门”太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术语。

下东门日:“亲翰”。下东门是从北往南路经平城的第一道隘口,因此平遥城墙下东门瓮城外还筑有附郭关城,足见下东门是平遥城墙的军事防御重点。即便是有廓城的保护,亲翰二字读来仍能感觉到凛然不可犯的戒备心理。

上西门曰:“永定”则是江山永固,城池永葆青春之意。

下西门曰“凤仪”凤即是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平遥城墙下西门内侧,曾建有…座令人心旷神怡的凤凰栖台,期待凤凰这一神奇祥鸟的降临。

下图为小南门拍的雪景哦~

大南门刚进门便是城墙入口,当天的雪景。

城墙在下雪的时候,每个砖缝都格外清新,就好像做了一幅平遥古城的画一样。

古城墙入口处,是登城马道,当时的枢纽,经历了27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历史的年轮

每一座古城都有一个脊梁,每一个脊梁都背负着一座古城数千年的文明史。

登上城墙便可以看到座座敌楼和角楼。

敌楼

平遥古城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敌楼。结构和形体‘致。平面均呈:方形双层,硬山顶,四壁砖砌,底层开拱券门,内设木楼板二层开窗。敌楼在平日可供士兵休息避雨,战时则存放烟火设备和擂石等武器,借助凌空的建筑。环城共有敌楼72座和周城的3000个垛口组合起来,以数理而隐合了孔子“三千底子,贤人七十二”的历史典故。在庞人的军事设施城墙上还不忘文圣人一一孔子,恐怕是平遥城墙的独特的风趣也是平遥拥有的文化幽默。

角楼,顾名思义是建筑在一座城池四个角上的楼橹

历史的实践证明,每1座城池的拐角处都有防御中的不利点,因为端体的衔接处多数呈直角,视线狭隘;防御时往往形不成正面作战的“边防线”常常顾此失彼,丽形战死角,所以许多城的四角要建生机盎然成弧形的或者是抹去直角弯度。而角楼的出现,恰好解除了这一弊病。平遥古城墙上展示着一些士兵和兵器。有打炮的士兵,望风的士兵,还有官员,摆出不同的动作,再告诉我们他们曾经的职位。

偶尔也会有刻着文字的砖,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他是20世纪10年代的砖。

沿路城墙垛口的影子。一路沿着城墙走过去,便是云路风情街,之前就和前台了解了云路风情街,是酒吧一条街。

从云路风情街看到古城墙出口处,太阳刚好不刺眼,而古城墙威严壮丽,古城墙一直有一个传说,城墙两边有一边是短堵,人们叫她女儿墙。

早先城墙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墙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在了城墙边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去,用力向里推他,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

曾有一句古话用来描述古城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弱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