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土纸生产在最鼎盛时期,从业者人均收入达4个银元。如今康县北部的许多村庄还在传承着这项古老手艺。大堡镇李家山手工造纸于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手工造纸的工序非常繁杂。首先,要对备好的原料进行分选和晾晒,保证原料的品质,然后把不同的原料分开用石灰水浸泡,洗涤,上蒸锅蒸煮。蒸煮的时间前后大约要三天左右,对蒸熟的原料要手工揉搓,剥去原料粗皮,捣烂。再用碓砲捶打成牛皮一样的皮纸,把打好的皮纸折叠成饼状切成细丝后在碾子上反复碾压,用淘穰布包裹漂洗,按一定比例兑浆,打捞,计数,压榨,沥水揭取,上墙,烘干,撕扯,捆扎,剪齐等等,故有“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之说。并且,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改动。另外造纸时还有诸多的禁忌,包括许多的言语禁忌和行为禁忌。

土法造纸的完整生产过程要历时近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