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敦煌打车并不如内地那般方便,于是索性与旅馆的老板娘说好了请她安排包车相关事宜。相较于青海湖环湖一日包车近千元的价格,老板娘说敦煌也不大,一天走完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包车也就120元,不过早晨出发的时候老板娘说车不太好叫,于是让她的亲戚载我们,车费是一天200元,想想觉得还是蛮划算的。

  之前虽然明白莫高窟在国际上的艺术地位,却并不了解莫高窟每日是限量放行参观的,尤其在10月底的淡季之前,旺季的常规门票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量非常少的。好在,应急票是可以提前一天购买的,只是我们订购90元一张的应急票的时候被告知购买应急票必须配套购买一张298元的《又见敦煌》演出票。其实旅行途中经常去观看这种文创类的演出,水准良莠不齐,不过《又见敦煌》的总导演是王潮歌,王导的作品我还是蛮期待的,一开始觉得搭配购买的票价比门票贵了许多有点不开心,但是看完以后我觉得完全值回票价,这是后话。

莫高窟

  Tips:(莫高窟门票)莫高窟分为淡季和旺季,旺季为每年5月1日—10月31日,开放时间(08:00-18:00),常规门票200元/人,外语门票220元(含20元外语讲解费);淡季为11月1日—4月30日,开放时间为09:00-17:30,常规门票100元/人,外语门票120元(含20元外语讲解费)。常规票旺季一般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常规票可以不分时段参观更多的窟;应急票为90元/人,可提前一天凭证件购买,应急票要求严格按照时段参观,并且只能参观其中的4个窟(具体开放参观的窟以当天实际为准)。莫高窟每小时控制参观人数为1500人,每天放出6000张常规票和12000张应急票。

  因为应急票是分时段参观的,我计划早点结束完莫高窟的参观,吃过午饭便赶去鸣沙山,于是定的早上8点入场的时段。所幸选的8点的时段,虽然也经历了排队,但是等我们参观完出来后,看到10点场的望不到尽头的长龙的时候,真是暗自心惊自己没有贪睡误事,不然估计一整天的时间都得耗在莫高窟了。

莫高窟

  8点抵达景区入口的应急票检票通道,里面已经站满了等待检票的游客,应急检票通道总共有7个检票口,其中两侧的两个是人工检票口,看起来非常拥挤的队伍其实通过身份证和人脸刷卡检票后通过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检过票便一起搭上前往景点的大巴车。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车程,大巴车开过一片开阔而荒芜的戈壁后,抵达了莫高窟。

  连绵起伏的沙丘上零落着不少的古塔,而在叶片已经变成一捧捧金黄色的苍老的大树下,镌刻着世界遗产标志和莫高窟名字的石碑孤独地耸立着。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经过一条干涸的大河,走过一块古老的牌坊,牌坊上书写着“石室宝藏”,让人不禁想起王道士发现石窟宝藏的往事,牌坊背面又书“三危揽胜”,走过牌坊后一座颇具西北特色的花园里树立着两尊姿态优美的飞天雕像,一侧的展示栏里则展示了许多位为保护敦煌文化做出过贡献的人物肖像及传记。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然后,一座并不算高的石山出现在了眼前,它们被铁栅栏隔离着,与来自21世纪的我们分隔成了两个世界,这边的世界充满好奇,喧哗无比;那边的世界则宁静而深邃,历经千年,此时只是巍然不动地在西北透明的阳光里闪耀着浅浅的光辉。

  这就是震惊了世界的大唐遗留下来的一抹千年颜色,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在进入洞窟前,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约经历了半小时的排队等候后,才总算越过铁门,进入了核心的景区。

  应急票只能参观四个窟,今天开放的分别是莫高窟地标性建筑九重楼所在的96号窟、遗留着五代时期的壁画的100号窟、供养着佛祖涅槃像的148号窟、被称为送子娘娘窟的138-139号窟。每个窟前都排着等待参观的人,而每一个窟其实转一圈出来不会超过5分钟,所以为了那20分钟的大唐遗色一瞥,需要用半天及以上的时间排队等候。

  莫高窟的壁画基本都是千年前的大唐遗物,大西北的风沙腐蚀了厚厚的石壁,但是那些曾经用宝石研磨成的颜料此时依旧色彩如新地依附在千年的石壁上,只是,比那些宝石粉末更为珍贵的却是千年前的那些不知名画师的艺术创造遗产。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一直喜欢写游记,除了为了纪念自己的旅行,也是为了从一个渺小的视角去观察和记录这个大时代的大世界的一瞥。忘记了哪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类最伟大的作品可之一可能是一部真实的小人物的自传,人都具有局限性,所看的所想到的世界只能从自己的视线出发以自己的心去加以理解所产生,但是这种局限性也是可贵的,因为它能给那一个时代和那一个世界的片段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这个世界总是不停发展,再好的作品都会在下一个未来被不断地超越,而那些伟大其实更多应该蕴含真实的平凡,更能体现出时代的模样,所以,一本简单的自传可能缺乏可读性,一篇自我的游记可能会显得太过主观,但是它们却能更真实地体现出某个人在当时当地的那一种状态、心情和眼界。

  就像,莫高窟之于千年的唐朝。

莫高窟

莫高窟

  自从封藏的石窟被打开后,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便不停地在被参观的人的呼吸、西北干燥的空气和从缝隙钻进去的野风等诸多因素破坏着,但是它并没有拒绝那些前来瞻仰自己祖辈的历史的人们,哪怕大部分人走出洞窟都会抱怨:排半小时队就看了几分钟破壁画……但是这些千年的壁画和雕塑就像千年前的祖辈一样,用包容的眼神迎接着这些千年后的子孙们。

  为了保护洞窟里的千年艺术陈列,所以莫高窟里是禁止拍照的,而洞窟里的那些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都会制止那些企图拍照的游客。其实,洞窟的光线不算太好,即便很好的器材也不能拍出很好的作品,而那些古老壁画的精良照片早已经整理成册,在敦煌市里花上几十块钱便能买上一本,洞窟里对着壁画拍照除了能发送到个人社交媒体证明自己“到此一游”外真的没什么必要,好在来到莫高窟的游人大多都是对人文历史更感兴趣的,而且进入洞窟后也都很自觉地便关上了摄影器材。

莫高窟

  参观的第一窟便是96号窟。96号窟的窟门建筑便是搜索关于莫高窟的图片时会出现的那座红色九重楼。走过九重楼,进入窟内,里面是一尊巨大的石佛。巨佛是国内第三大的佛,第一大佛是四川乐山的乐山大佛,第二大佛是四川自贡的荣县大佛,前两尊大佛都在家乡四川,很早以前便已经得以仰见。巨佛始建于初唐时期,后来经历改朝换代的动荡,经历了多次的重建,现如今的大佛只有那双巨足还是唐时的遗物,身躯所披的巨幅袈裟是清朝所修筑,而双手则是近代复原的产物。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第二个窟是五代时期的100号窟,窟里主要陈列着诸多的菩萨雕塑和经变画壁画,所谓经变画便是把佛经里很多深奥的奥义以壁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能更直观地从中解得真谛。莫高窟的735个洞窟里,这样的经变画占据了半壁江山。

莫高窟

莫高窟

  第三个窟则是建于盛唐时期(公元705-781年)的148号佛祖涅槃窟,主要陈列着佛祖涅槃像,也就是俗称的卧佛。涅槃像长14.7米,所谓涅槃,来自于梵语的音译,意为“灭寂”,意为佛祖的肉身入灭,精神进入一种不生不死、永不轮回的境界,而跳出轮回永归极乐也是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状态。148号窟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身边几位年轻的游客因为懒得排队而索性放弃进窟,个人觉得还蛮遗憾的。

莫高窟

莫高窟

  148号窟旁边便是130号窟,里面陈列着一尊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黑佛,所以又俗称黑佛殿,只是此时并没有对外开放。

莫高窟

  参观的第四个窟便是138-139号窟,据一边一直在不停讲解的义务讲解员说,因为殿里供奉了一尊送子娘娘的雕像,所以又被称为送子娘娘窟。送子娘娘窟始建于晚唐年间,是当时的名门大户殷式家族的家族窟,内部为木顶建筑,而壁画上的供养人的脸庞大多都已经被毁坏得看不清那些千年前的容颜。

莫高窟

莫高窟

  从第四个窟走出来,莫高窟上空的日光灿烂无比,西北的正午时光总是晴朗到让人有些不敢直视,总害怕自己内心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将会被照耀得无所遁形。据说当年之所以会在塞外的三危山的戈壁里造出这座千佛洞,正是因为这一片石山在光照中会出现万道金光的异景。

  遗留戈壁的大唐一色,永远都是这样金光闪闪,高坐云端,又近在咫尺。

  从莫高窟走出来,一侧有一片平房院落式的建筑,这里便是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内部共包括文物研究所一、二、三展室,张大千展室,常书鸿展室。

莫高窟

  从138-139号窟出来后,刚好从院史陈列馆的左侧门进入,在三个展室里展示了敦煌从发现到抢救性维护再到震惊世界再到今天开放国人参观的一步一步历史。余秋雨的书里对发现者王道士斥责有加,的确,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都应该指责他让如此众多的国宝流失海外无法追回,但是从展室的照片看来,那个刚发现莫高窟的年月里,正是人们生活极端困苦的岁月,莫不说文物保护,能艰难生存下去都是个大问题,而且民众意识里对于古物并没有现如今的文物保护的意识,所以那些无力保护流落海外的文物、以及那些留在故土被我们一辈一辈精心修葺的千年古窟,或许是它们在那个年代能够保存至今的最好方式,只是,那些故土外的飞天们、菩萨们,总有一日是要重回敦煌的金色日光里的。

莫高窟

莫高窟

  张大千先生是四川人,1941年赴敦煌历时两年七月对敦煌的壁画进行临摹与研究,从唐时古法里学习绘画技巧。展室里的老照片里,大千先生的故居就设在莫高窟边,因莫高窟地处戈壁深处,大千先生只能在戈壁里自给自足,圈养鸡鸭改善生活,而学成归来后更是带着临摹的44件作品让那个信息极度闭塞的时代的人们更多地认识敦煌艺术。诚然,大千先生是名望极高的人,但是这里私用一个“学”字感觉并不为过,毕竟,他所面对的原作者虽然并不知名,却都是千年盛唐时的先辈们。

莫高窟

莫高窟

  据说大千先生在临摹壁画的时候曾对部分壁画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国学大师陈演恪评价说:“自敦煌宝藏发现一来,吾国人研究此历劫仅存之国宝者,止局于文籍之考证,至艺术方面,则犹有待。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此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天才独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别创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不朽之盛事,更无论矣。”

  莫高窟从1979年开始开放参观,从陈列室里展示数据来看,直到统计表尾页的2009年,每年前来参观的人数也不过海外16252人、国内361361人。之后观看管理得并不完善的西晋古墓的时候,载我们去的司机感慨,去年来看的时候都还色彩更艳丽一些,所以,即便一辈又一辈最厉害的文物修复师们在敦煌兢兢业业工作着,但这大唐的色彩总归是渐渐消逝,被新的色彩所覆盖,而得缘相见,总该惜福。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11点半,走出莫高窟的牌坊,那条干涸大河的桥上此时已经排满了前来参观的民众,之前并没有限行的路段此时也被安保人员控制着限量放行,这一批大概是10点以后参观时段的游客,如果再算上进入后在九重楼前以及各窟前的排队时间,大概真的会耗上一天时间在排队上,然后进4个窟看那么十几分钟。

  突然有点庆幸自己选了8点的时段,不然下午鸣沙山月牙泉的行程恐怕就不得不取消了。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