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坡博物馆隶属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处于母系制度。这个博物馆有很久远的历史了,在国内的地位也挺高的。

西安半坡博物馆,有素雅的外观,建筑风格也略古朴,让人很有历史代入感。

远古文化中的新石器时代,拥有令人不可忘却的记忆。

半坡遗址出土了石斧、骨针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和彩陶、雕塑等艺术品及各类装饰品,反映了半坡先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艺术水平。

这些看起来距离我们很是久远的生活生产用具,是真真切切的在历史中存在过的,想来确实不可思议。

展厅里运用场景复原、虚拟成像等现代展示手段和多媒体交互设备增强观众的体验,让人仿佛走进半坡先民的生活,看到他们狩猎捕鱼、养猪种粟、生火煮饭、建造房屋……

用动物骨头做成生产用具,是远古先民智慧的代表。

这一组贝壳和动物牙齿类的东西,保留的很是完好。

博物馆出土了近万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数量可观的彩陶、雕塑等艺术品和各类装饰品。

我自己尤其对“人面鱼纹之谜”感兴趣!太像巫师的面具啦。

还有不可思议的尖底瓶。其形状很特别,口小、腹大、底尖。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制作这种奇怪的瓶子?它是做什么用的?传统的说法是汲水器,但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现,近来人们认为,它也许是一种酿酒器。

半坡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展现的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三部分,居住区由一条壕沟保护起来,壕沟东边为陶窑区,北边是墓葬区。该聚落的最早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年。

在居住区能看到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它们是半坡人“冬居营窖,夏居橧巢”的有力见证。

以石柱为中心的祭祀遗迹也在这一区域。陶窑区展示的一座横穴窑,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陶窑遗址之一。

发掘中共清理出房屋遗迹40多座、地窖遗迹200多座、灶坑80多个、柱洞400多个,以及陶窑6座和墓葬170多座。

令人惊喜的是,西安半坡博物馆建立了研学活动场所“史前工场”。

在这里可以体验原始人的生活,钻木取火、给陶器钻孔、搭建原始房屋、进行植物捶染……

这些寓教于乐的体验项目,小朋友们应该更喜欢,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同时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