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尔伯特草原,有一位默默无闻的画者。他在这片草原上坚持了近40年,他就是四子王旗本土画家于永平先生。于永平先生1978年考入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美术班,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2009年参加了内蒙古首届妥木斯油画创研班,受到油画大师妥木斯先生的指教,使他进入到油画艺术领域,开始了他的油画艺术追求与索。他用他学到的技艺来表达对杜尔伯特草原的情感,特别是最近几年画了近400多幅作品,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他的足迹遍了这片草原,阿木古郎、脑本更、大庙、乌兰哈达……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无论是酷暑,还是塞冬,无论是清晨、还还是黄昏。他经常奔波在草原深处手持画笔,抒写着杜尔伯特草原的乐曲,他了解草原原生活,热爱草原生活。用他学得到的油画语言全面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爱和情感。由于他的坚守,使他在油画语言表达及探索上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作品参加了各种展览,有些作品获奖或出版,有些作品被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次展览的60多幅作品,是于永平先生近几年创作的400多幅作品中选出的有关草原题材的作品,从风格、色彩造型及表达语育及个人风格都有新的探索和提高。他立足本土,立足草原,用写意的手法表达了对草原的美好情感,从油画语言上他认直研究,寻找突破。挖据更深层次的表达手法取得可喜的成绩。从油画色彩上看,他是写实的,又是写意的,他没有完全按生活中的真实表达,他加入了自己主观成份的提炼,使作品更具活力。既有一些唯美的作品,也有一些人文与社会的深层次思考。既有中国文化精神探索,又有西方油画技巧的思考。在每幅画作中都表达对草原大千世界的情感。由于他对草原的坚守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教授,他们也来到这里写生、创作、采风、讲座。用他们的画笔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草原。使得文化艺术得到很好的交流,也使得更多的人认识了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

于永平是草原的歌者,他在寂寞困因感中行走,他是草原的坚守者。用他的画笔描绘着草原,也书写着他的人生。他生命离不开这片草原,艺术也离不开这片草原。

预祝画展圆满成功

慕保国

2018.4.8

《雨后斜阳》

《塔布河秋色》

《红山飞石》

《夏日》

《大庙·东山》

《土坯房子》

《戴头饰的蒙古族姑娘》

《乌兰牧场的秋风》

《鱼塘》

《红格尔影视城址》

《秋葵》

《乌兰哈达的奇石》

《脑木更山》

《河畔》

《红山子村》

《阿木古郎草原》

《青年画家》

《江岸·春风》

《夏营盘》

《牧马白音朝克图》

《农村风光·吉生太》

《白音敖包河》

《草原人家》

《喇嘛房》

《雪景》

《白云深处》

《四子王红格尔》

《王府牧点》

《美丽》

《白音希勒》

《旧屋》

《脑木更乌拉》

《红格尔风情》

《季节河》

《羊砖》

《盛夏》

《老土房》

《百年房子百年树》

《库伦图风光》

《黑沙图村》

《活佛住的房子》

《金叶满地》

《雨后阳光》

《笔架山往事》

《百年菩提树》

《船》

《暖秋》

《有雨的季节》

《春暖花开》

《秋草黄》

《大庙的老房子》

《紫云》

《活福滩村》

《秋风牧马》

《白音花·秋月》

《秋凉》

《乌兰花水库溢洪道》

《牧场晨雾》

《春日乌素图》

《晨曲》

《向日葵》

《雨前牧户》

《高原春趣》

《塔布河畔》

《秋草》

《西拉木伦河》

《草原人家》

《吉祥草原》

无论是变革时代的伟大创造,还是平凡中坚守不平凡的内心,都源于一种非同凡响的志向,踏向未知的征途,走上并不平坦的道路,坚信每一步成就都不是终点,而是一次超越自我的契机。这也正是巨匠精神的所在,志在极致,志在巨匠。从始至终,初心不改,热爱、追求、钻研、求精。极致探寻完美,延伸质感与温度,志在为每一位懂得生活的人,呈现着一个又一个启发生活的灵感,并让经典与艺术传承始终,从选择这个事业的第一天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也如此,我们相信最美的风景总在下一个旅程。相信只有矢志追求就有实现的可能,相信有志于美,巨匠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