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密云一年半,一直说要去一趟水镇,却迟迟未成行,要么忙的错不开身,要么是懒癌发作。近来心绪不佳,又因种种缘由,遂强行逼迫自己前往。

前一晚准备的东西,感觉能用到的都带了。至于旅游攻略,也只是七七八八的看了一点,感觉水镇没啥意思,重点应该放在长城。

清晨5:10的大街。

密51路,檀城小区站,每40分钟一班车。

来张自拍,发个微博。

路上买的票,可能因为疫情,有折扣。

七点到古北水镇站,下车,步行进景区。

步行约200米,有一石桥,名曰狮子桥。

狮子桥东侧景致。

狮子桥西侧景致。

往里边走,会发现满城的爬墙虎,绿意莹然。感觉它才是水镇的魂儿,使人有豁达的感觉。

往里走,便是水镇大门。

水镇城楼,上挂“京师锁钥”牌匾。气势算不上磅礴,但是我却对门前的拴马桩莫名喜欢。

散客九点才可以进入,但是下榻景区酒店的游客,是可以提前进入的。

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对司马台长城的评价。

接着向里走,到南天门,左转,顺着指引牌,便到了永顺染坊。

南天门。

永顺染坊晾晒场。

小孩兴奋的在晾晒场钻来钻去,父母在一旁乐呵呵的看着。

出门向东,上汤市街,南行,水镇邮局。

挑了一张明信片,因为邮局没有正规邮戳,所以决定带走,有机会盖一枚古北口镇的邮戳。

时光邮筒,感觉比较乏味。不过情侣们可以一块做这件“乏味”的事,可能会有另一番味道。

出门向北,路东,风筝DIY体验馆。遇到一母亲带着孩子去体验手工制作。

超迷你的小风筝,15元/枚。真心觉得漂亮。

继续北行,顶头过英华桥,便到了英华书院。

银笺桥。

“英华”取自韩愈《进学解》中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东侧水榭回廊。这是感觉最好的一张照片,浅塘、游鱼、小桥、浮花,搭配古色古香的通廊,宁静的美,深邃的美。现在它是我笔记本的锁屏壁纸。

东行上山,山顶教堂。

登阶而上,路遇一小女孩,冲半山腰的妈妈喊“我不要上去,好多蚂蚁”,然后她妈妈在半山腰和她开始无声“对峙”。等我快要到山顶的时候,看到女孩妈妈在前边走,后边女孩拉着爸爸走,真是小棉袄啊。

半腰看水镇全景,远处为圆通塔。

被绿意覆盖的教堂,内部放着圣音,庄严肃穆,适合独自一人,静坐发呆、忏悔。

在里边发呆了几分钟,工作人员给拍了照。

桥头糕,据说挺好吃,但是上午没开门,下午回程开门了,但是我却热的吃不下了。

潮河川桥西景。

潮河川桥东景。

长道桥景观。

北行至震远镖局,个人对这种事务不太有感,所以匆匆而过。

镖局大门。

北行至八旗会馆。

气派的外墙。

又见拴马桩。

再北行,至鸳鸯湖游船码头。

码头南侧流水瀑布。

开始登长城。

坐缆车上去,恐高如我,手心皆是汗。

缆车亭通往长城的步行道,栏杆上边都是游客的美好愿望。

愿得偿所愿。

司马台长城的介绍,西侧未开放,东侧开放至10楼。我还想象着可以爬到14楼的。。。

步行道分两条,一条通往5楼,一条通往8楼。我选的后者。

9楼,在8楼和9楼之间,有砖上镌刻“万历五年制”字样,可惜忘了拍照。

和一对儿情侣互相帮忙拍了照片。

长城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个求救按钮,以便应对突发情况,感觉还是比较有安全感的。

10楼和11楼。

远眺11楼,被拦在了10楼,后边游客禁入。

开始返回1楼,再返回长城入口处。

中途休息,遇一妈妈拉着孩子的手顺步行道而上。边走边给孩子讲蕴含某个道理的小故事,当然,孩子在认真聆听。

返回步行道入口处。

出了长城检票处,水镇回走。

长城音乐水舞秀,据说晚上有音乐喷泉。

红妆桥,游船驶过。

日月岛老戏台,可惜没有遇到唱曲儿的。

在日月岛广场,一姑娘带着父母游玩,为一家三口拍了合照。(可能是姑娘的母亲有两次拍照和我选位相同?)

然后同事来接我,只好匆匆回走,没有去看圆通塔。

下边再放几张水镇景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