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峰,传说此峰是四大天柱之一的“东柱”,有一年因发大水,被洪水冲歪了,玉皇大帝便派巨灵神扶正此峰,巨灵来到峰前,见洪水滔天,情急之下便用手掌接住此峰。至今峰腰还留下五个手指印。
天竺峰,原名天柱峰,相传为天下四柱之东柱。峰底有巨石依附于峰壁,状如巨掌,五指分明,称仙人掌。峰腰之上,有一条宛若绕峰缠绕的丝带,又像洪水退却后的水痕。峰上有“天竺峰”石刻,为当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五莲山志》载:“天竺峰:在光明寺西。高三千尺,如崒堵坡涌出天外,疑天竺飞来也”。清代诗人孙元宗咏天竺峰:“峭壁连云入太清,疑从露掌泛金茎。曾无鸟道攀藤去,何处仙人吹玉笙”,道尽天竺峰峭丽峻拔之美。
天竺峰凌空高耸,直插云霄,其下有织女洞,长70余米,沿洞上攀,可至峰顶。
八仙走后,山神便欢喜地满山巡视,行至五莲山顶,他望望一块直插云霄名叫天竺峰的巨石,便沿石向上攀去。行至天竺峰腰际,一低头,发现一粒核桃般大小的种籽裸露在石缝,未见发芽。山神想把这粒种子拿出来种到别处,可他的手伸进石逢,离那粒种籽总差半指,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种籽。无奈何,山神只得到别处捧来一些黄土,将种籽埋了,又巡山去了。
八十年后,这粒种籽破土发芽,从天竺峰半山腰的石逢里钻出来,长成一株碗口粗的野茶树。遥望此树枝繁叶茂,近闻此树清香扑鼻。当地人称其为“神茶”。山神为了防止神茶倒下,就用土石仿照自己的手重塑了一只“手掌”。手掌的二指与三指将神茶树牢牢箍住。人们为纪念山神,就将此掌称为“仙人掌”。几千年过去了,这只手掌依然还清晰地留在树下托着神茶呢
五莲大佛(维修中)。佛像十分高大。佛身是山体,佛首是山顶一块完整巨大的花岗岩,石佛呈座姿,头依山体,依坐俯视,面目端详,栩栩如生,给人以浓浓禅意。其面含笑意而未笑,目光慈祥且雍容大度,在国内石佛中实属罕见。据说,这佛像并非人工雕琢,而是天然生成,只不过人们觉得大佛的耳垂不够完整,又修补了一下,面部做了防风化处理,因此颜色显得有些别样。既有皇家恩赐的佛庙,又有上天赐予的石佛,我想,这恐怕是五莲山的精髓和神灵所在。
地藏殿中间的主体建筑是“地藏殿”,当地山民喊它叫做“无梁殿”。两侧隐于竹林的分别是“水殿”和“陆殿”。
蛋壳洞
天竺峰原名天柱峰,传说是天下四大支柱之一的东柱,自和尚进山后,借谐音更名“天竺”。“天竺”二字各宽高2 米“峰”字高2.5米、宽2 米。“天竺”是佛家语,佛教源于印度,而古印度就称天竺,至此,就意谕咱们已进入佛教胜地了。大家顺着天竺峰往下看,峰下好象有只手掌轻轻依托在一侧,称“仙人掌”,也叫“五指峰”,相传,在上古时候,这里经常洪水泛滥,在一次大洪水中,“天竺峰”底基冲垮,眼看就要倒下了,整个天庭向东南倾斜,玉帝急派巨灵神前来抗洪救灾,以免天庭倾覆,巨灵神一看情况紧急,另砌地基是来不及了,慌乱中伸出巨大手掌托住了天竺峰,并告知玉帝险情已排除,玉帝一听,放了心,就没再派后续人员来,这可难坏了巨灵神,一松手,天柱倒塌,不松手,老站在这里也不是个事。最后无法,把手掌留在这里,回天庭复命去了。这只手掌也就一直托到现在。
光明泉(般若泉)
台阶之上有一处古老的方井,用一米高的护栏围起来,石栏上刻写着“光明泉”三字。光明泉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常饮泉水能健体明目,李太后眼病就是用泉水配草药治愈的。
坐在七石桥边吃了碗泡面煎饼,满血复活冲上观海峰...
七石桥是寺中和尚取七级浮屠之意而命名的,同时又暗含了民间七石避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