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6日,早晨到火车站前吃早餐,没想到与我们住宿的小胡同里的早餐价格整个翻了一倍还多,老板的理由是门面费用高。不过我们到过那么多地方,均没有这样的特色,河南独此一份,看是外地的游客,就死命的宰。后来到郑州火车站吃早餐,遇到的更甚。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再往里面走一点,或许会好一些。

在洛阳火车站东广场有81路到龙门石窟,早晨人少,又遇上一辆双层巴士,坐在上层第一排,正好观光市景。8点半就到了景区北门,下车还要走一段路,有人揽客说乘摩的5元就送你到景区大门,千万别信。到售票处仅有200米,再往里走都是施工隔板夹的道路,有隔离路障,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在售票处买过票,顺着路标指示往前走就行。这一段路约有3华里,记得我们第一次来龙门是20年前,公交车是直接到龙门石窟的老门,进门就是石窟了。现在经过改造,大门距景区是越来越远,两边正在施工建一些附属商业街,距离越拉越长,有可能将来搞个电瓶车也说不定。龙门石窟现在门票是100元,半票50元。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的四大石窟,我们已经游览完毕,龙门石窟已是第二次观赏,由于是20年前,已经记忆依稀,当初又没有好的拍摄工具,所以这次重游,聊补遗憾。更何况,当年景区只有西山,现在增加了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亦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石窟的重点还是在西山,其中响彻中外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等主要洞窟均在西山。这里也簇拥着大量的中外游客,不管是不是节假日,均是人满为患。我们来的早,就是这样,景区内已经有大量的旅行团蜂拥而至,我们尽快往前赶。

现在景区修建了两条桥,将游客分流,南桥为游客参观过西山,前往东山的通道,北桥是游览完毕整个景区,返回景区北门的通道。当然,还有景区东门,根据交通的方便与否,也可以自由选择进出。

我们参观过西山,从南桥过河到东山景区,东山景区的确不敢恭维,石窟很破败和简陋,上山的游客相对较少。从东山下来,在伊河东岸的广场,往西山眺望,远远的看见大佛下人头攒动,人潮汹涌,正是当天游客峰值的高潮。幸运我们已经到了游程的末尾。

正打算快快离去,这时,我妻子突然看见昨天在龙潭大峡谷遇到的鸡西的一对夫妻,寒暄之后,决定一起走完下余的行程,并且下午再一起去洛阳博物馆参观。

然后我们去了香山寺和白园,这些景区都与龙门石窟景区联票。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园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白园与香山寺相邻,坐落于龙门东山琵琶峰上,占地44亩,这里东西两山对峙。琵琶峰顶。翠柏丛中,有砖砌矮墙围成圆形的墓丘,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眠之地。在圆形墓顶之上芳草萋萋。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块,其中1块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个字。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为“琴箱”,其东南是长长的芳草墓道,四周围以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即为琵琶的“曲颈”。诗人精通韵律,又作千古之颂的《琵琶行》。此山、此墓、此龙门之地,是他长眠的最佳之处了。

看过香山寺和白园,已是中午12点多,我们徒步前往景区北门,也可以乘电瓶车,但仅仅是过桥不远。那一段去公交车站的路必不可少,到此,结束龙门石窟的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