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坐落在上虞区上浦镇大善小坞村凤凰山东麓,为瓷源文化小镇的核心景点之一,也是绍兴首个青瓷主题文化遗址公园,遗址公园距离上虞城区约18公里,开车的话大约30分钟就可以到这里。

据悉,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总投资1.28亿,考古遗址公园以凤凰山窑址、禁山窑址等早期的越窑遗址为依托,汇聚有古窑遗址文化、自然风光、自然生态景观等为一体,打造而成了一处休闲旅游的文化景点,千年瓷韵重现!如果仅仅是参观古窑址,会让很多人失去乐趣。

整座考古遗址公园规模颇大,可乘坐观光车游览,途中可看到一座如翡翠般的湖,叫友谊水库,处于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位置。友谊水库修建于1983年,水库水位12.5米左右,水库四周为茂密的水杉林、池杉林所环绕,并打造了一条休闲滨水栈道,使得考古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座文化公园,更是一座风景秀美的观景地。

我们主要参观的是禁山窑址展示棚,为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途中林木葱郁,尤其是公园的名字比较奇特,带有遗址、考古等字样,此时自己似乎摇身一变成一名考古工作人员,穿梭在丛林之中,探索发掘古遗迹。

眼前所看到的这座大棚就是禁山窑址展示棚,于2014年发掘,发掘面积约800平方米,共考古发掘了3条窑床及大量的青瓷器,这3座窑均是长条形龙窑,分别是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的窑炉。

龙窑,是我国窑炉形式之一,在江南地区比较多见,且大多修建在坡地之上,因窑炉呈长条形如龙似蛇而得名龙窑,最早就是发现于浙江上虞。

眼前这条龙窑为东汉龙窑,长12.8米,为了方便大家参观,在窑炉边设置有栈道,可近距离参观。

这个窑炉为三国龙窑,长13.2米,是目前早期龙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龙窑的火膛、窑床和窑尾三部分都保存比较完好,在这座龙窑中还出土了少量的碗、罐、洗等青瓷碎片,瓷片的胎釉质量非常高。

这座窑炉为西晋龙窑,长14.2米,与三国龙窑一样,火膛、窑床和窑尾三部分保存完好,其中火膛长1.8米、窑床最宽处为2.4米,排烟室已经损坏,整体与三国龙窑非常相似,在窑床上还可以看到许多未烧制好的瓷器。

参观过这3条龙窑后,对于从未有这方面研究的我来说,有点茫然,但也发现了一些东西,从东汉到三国再到西晋,龙窑的长度在不断增长,说明了窑炉技术在不断发展。

在这里还展示有一些出土的瓷器,眼前这个为西晋时期的双鱼洗,就是在禁山窑址中发掘出土的。现如今,上虞拥有青瓷三级以上的多达221件,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也在传承中,同时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是上虞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不得不说,这样的考古遗址公园确实比较特色,整体给人的感觉不会那么单调枯燥,整个人恍若穿梭在原始森林中,葱郁的树林、碧蓝的湖水、清新的空气、古代的窑址及瓷器,恍若徜徉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中。

除了考古遗址公园,,还有一座极具科普意义的陈列馆,即"上虞越窑青瓷陈列馆",也是到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必打卡的去处,整座陈列馆的设计极具线条感,尤其是外围的那条长廊,处处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吸引了不少人在这拍照。

走近陈列馆后,可以看到"瓷国之源"四个大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西方人了解中国也是从瓷器等开始的,在英语中也可以发现,"瓷器"与"中国"同为一词,而当时中国的瓷器(青瓷)最早也就是诞生于上虞,为当时的越窑,称之为越窑青瓷。

关于越窑青瓷,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太了解,由此这座陈列馆也吸引了不少人来此了解越窑青瓷的知识,越窑青瓷出现于东汉时期越窑龙窑里烧成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后续持续了1000多年,对于后面的青瓷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

上虞越窑青瓷陈列馆规模颇大,是一座集文化、历史、科普、陈列等于一体的网红展馆, 让很多人知道了,上虞是青瓷的故乡、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如今也成了上虞的地标之一。

陈列馆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序厅、瓷器创烧、独领风骚、窑业全盛和尾厅,通过漫长的历史长卷及现代化投影设备,向参观者淋漓尽致地讲述了上虞越窑青瓷的历史故事。提起瓷器,往往都会想到景德镇,没想到这座江南小城竟然藏着这么多关于瓷器的历史故事。

丰富的人物雕塑,向大家生动地讲述了越窑青瓷的制作工艺及过程,越窑始于汉,昌盛于唐代,当时生产出来的瓷器已经远销伊朗、巴基斯坦、日本、埃及等国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及赞誉。

从一个展厅走向另一个展厅,跟随着历史的步伐,眼前所看到的青瓷器越来越精美,色泽也是越来越通透,这是灵动的线条、辉煌的记录,足以让人感受到当年曹娥江两岸窑火通明的盛境。

虽然如今那些龙窑大多已成遗址,但并不止于此,当地涌现出了许多的手工艺人,将考古发掘的瓷器碎片进行修复,修复后也将在这座陈列馆中展出,同时青瓷器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未来也将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青瓷。

眼前所看到的瓷器就是修复后的,陈列在此为大家所欣赏,可以看出这些瓷器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为瓷器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