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

推荐指数:☆☆☆☆☆

建议游玩时间:半天-一天

门票价格:50元/成人

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米(不含)以下,免费;身高1.2米(含)至1.5米(含),半价

游玩提示:景区里可看的景点非常之多,虽然比较集中,但在围屋之间基本只能靠步行,想要看全整个关西围,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

赣南是世界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人有五次大迁徙,其中第一次首要到江西九江,吉安;第二次到江西赣州和福建汀州。赣州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首要聚居地之一,那么一路其实各种围屋也算是看过几个,而眼前的关西围作为江西四大特色景点来说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关西新围建于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它的建造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它确实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功能最齐全、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而非之一。故而也有“东方的古罗马城堡”、“遗落在民间的故宫”等美誉。

当然其实景区不仅仅只有关西新围一个围屋,它还包括了西昌围、鹏皋围、田心围、圳下围、大书房等多种不同的围屋,还附建了欢乐田园、滨河文化带、夯土迷宫、世界客家围屋地图等特色景点,这也极大的丰富了关西围景区的可游玩性。

关西新围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的宫廷式建筑,围楼本身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围屋外墙厚1米达一米,高三至四层不等,围屋的四角构筑有朝外凸出的多样碉堡,为了全面消灭死角,有的甚至在碉堡上再添加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了不少枪眼炮孔,当然一切也都是为了自保为主。

进屋的第一道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和加厚的铁皮钉制而成,板门后还设有多重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门顶还设漏以防外部火攻,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墙内侧的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备战时人员可以机动调配,围屋内掘有水井,后方辟有众多粮草贮藏间,部分围墙使用了蕨分、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以防万一死守久困缺粮,里面的居民也可剥下充饥,虽不能说万无一失,围屋本身绝对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祠堂是围屋居民的“圣殿”,是围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以其作为中轴线,将围内建筑对称布局,祠堂,分上、中、下三厅,高大的空间和华丽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围内围屋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围内人们过年节、赶集、祭祀等举行各项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

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其采光、通风、排污都考虑十分周到,它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 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

不论是房屋的横梁或者立柱的基石,甚至每一扇房门的边框几乎都有着令人惊喜的雕刻,充分展示曾经住户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房间里众多雕花和文字大多都是寓意了屋主可以升官发财,健康长寿的寄望。

至今仍有一部分原住民仍然居住在围屋里,这也是大部分围屋都仍旧保持的一个传统,既保留了围屋最传统的作用,也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当时的居民是如何在围屋中维持日常生活的。

对于游客的到访,围屋中的居民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还会热情的分享当地特色的小吃,炸丸子。

坐在围屋入口处的老奶奶日复一日手工制作着客家传统的兰帕巾,大部分的游客入围屋时都会饶有兴趣的观赏一番,其实对于这种不用针和机器就能完成的手工织品谁见了都会觉得很神奇。

围屋的后方现在改建成菜园,原来的祭坛和仓库因部分暴露在围屋外,大部分都损毁于之前的战乱中,令人惋惜。

关西新围不远的西昌围虽然比起关西新围规模要小的多,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过多的人为干预和修善,仍旧保持了最原始的建筑风格和生活状态,其中值得一看的文物古迹众多。

西昌围,是关西新围创建人徐名均(俗称“徐老四”)的祖居地,是其祖辈、父辈及其兄弟们逐渐建起来的一座不规则形围屋,位于关西新围的东北部,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相传围屋是建在徐家的风水宝地蛤蟆形上,因此,围屋的形状也如同蛤蟆。

西昌围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核心位置这栋有着明显徽派建筑风格的主楼。虽然年久失修,但是西昌围至今依旧保存了十分清晰的明代建筑的结构特点,窗扇、门页、门柱、天花上的彩绘雕刻十分精美,堪称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也设立成了围屋的形式,这个设计与景区本身相得益彰,而并非像大多数景区的游客中心那么“喧宾夺主”,很值得其他景区借鉴。

关西围屋的美在于围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轻抚略有铜锈的门环,跨过一道道坚持而厚重的门槛,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客家人质朴多彩的生活,这里有着最原始的祭祀,这里有着他们最古老的民谣,这里不仅仅是客家人最引以为豪的建筑精华,这里也是客家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