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曾厝垵的过度商业化,满街雷同的小吃和五花八门的民宿,我更喜欢沙坡尾的文艺。归航渔船和古旧牌坊的背景是雄伟直插入云端的双子塔,——这是一幅太过奇幻的画面,左手传统,右手新潮,老文化与新思潮在这里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这是独属于沙坡尾鲜明的个性。

其实沙坡尾才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型,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美称,而沙坡尾正处于这一大段沙滩的最末端,因此而得名。这里才是老厦门人心中真正的厦门港,渔船“朝出暮归,大担南北采捕,风发则鱼贯而回”,街巷里飘着的海鲜香气是许多厦门人儿时的回忆。沙坡尾依海而生,因海而兴,也在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市发展与渔业转型而一度被人们遗忘。虽然这里的避风功能日趋衰减,但难得的是,还保留了船坞、锚地、岸线、骑楼等厦门代表性的渔港特征,带着关于这座城市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忆。于是在保留渔港文化的同时又导入了创意产业,将闽南特色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如今的沙坡尾,已经成为了一座古味与新潮融合、兼具渔港文化韵味和多元建筑风格的“活态博物馆”。

漫步沙坡尾,昔日停满船舶的避风坞绿水平静,不远处,厦门最高建筑——世茂海峡大厦的双子塔,俯瞰着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社区。坐在装修别致的咖啡馆里,细细品味一杯dirty;逛逛“发呆杂货铺”,跟着老物件来一场时光穿越;走在避风坞的石板路上,看黄蓝相间的渔船缓缓摇晃……如今,精致、文艺、时尚的主基调让曾经没落的旧码头生机勃勃、焕然一新,而细细品味,本土文化又蕴藏于城市肌理中,沙坡尾依旧散发着让人倍感亲切的海味。

蜂巢山路早前是一条夜市,周边大多都是厦门原著居民,一直以来这里都比较热闹。在蜂巢山路、民族路、大学路交叉口的丁字路口有一条斑马线,旁边有一栋房子,自从这栋房子被改造成日式居酒屋,与人行道的斑马线和背后的双子塔,组成如日剧场景一般的画面,这里就成了年轻男女,甚至是拍婚纱照热门打卡点。

曾经的厦门水产品加工厂,如今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艺术西区。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如今化身成厦门首个年轻文化艺术区,包含了雕塑、陶艺、版画、服饰设计、手作木艺、动漫、音乐、纸艺、影像等艺术元素,以工作室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还有自由滑板、Live house等城市潮流元素;每周六的15:00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创意市集,云集各领域创意达人、手工巧匠、文青男女,从美食到手作小物,形式多样稀奇古怪。园区里的自行车雕塑、复古红巴士、还有各种街头涂鸦,也都成了如今打卡沙坡尾不可错过的必拍地标。

Tips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沙坡尾

交通:乘坐86、112路高峰等公交车至冷冻厂站下车,步行约5分钟可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