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最后一天,湖北博物馆是非常值得一去的,需要提前预约,我们约晚了,只有十一点到一点的场次了,因为看完再去南京,感觉有些紧张,但是又不想错过,博物馆里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和越王剑真是镇馆之宝,回头单独把湖北博物馆的照片搞在一起做个游记。
要离开武汉了,再吃一次热干面
越王剑
千年之前居然能有这么高超的工艺👍👍👍
曾侯乙铜尊盘
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
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
太漂亮了(说的不是闯入镜头的美女啊)
编钟
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
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搏l件。
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公斤。
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1978年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木架和部分挂钩系复制,其余均为原件)
震撼
这个叫曾侯乙铜鉴缶,奥运会开幕式上根据这个造型做了几百个鼓,实际上这个东西是贵族们用来冷却酒的。
(度娘说)这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度娘说)奥运缶是仿照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仿制而成。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类似古代的小冰箱。从缶的发展演化来看,奥运会开幕式上运用的“缶”与“缶”的原貌有着一定的差别
上面的介绍说这个雕像是用真实的鹿角和一整块木头做成的,几千年前就有这手艺👍
最后看了一眼大武汉,我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