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鲁番坎儿井乐园,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坎儿井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建议多在坎儿井博物馆停留一下、看一看,这样你会加强对坎儿井的了解。

坎儿井博物馆内陈列着新疆坎儿井分布图、卫星图、航拍图、开挖和维护坎儿井的工具、坎儿井纵剖面动态模型、坎儿井暗渠定向法展示、生活用具等收藏文物。走在坎儿井博物馆,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知,你会由衷感叹这项水利工程的伟大。

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最多时达到1784条,竖井172367眼,年出水量最多时为8.58亿立方米,暗渠总长度加起来5272公里,是名符其实的“地下万里长城”。新疆坎儿井数量以吐鲁番为最,鼎盛时期,仅吐鲁番一地,就有1237条之多!

通过坎儿井的纵剖面动态模型,可以看到最北面的是北部是天山山脉,中间是火焰山,南面则是吐鲁番绿洲,再往下就可到达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

天山区域降水丰富,降水和雪水在山前冲积扇地带渗漏形成丰富的地形潜流,因北高南地的地形条件,地下潜流顺势向南流动,到盆地中部由于受火焰山对地下潜流的阻隔作用使地下水位升高,部分潜流在火焰山以北绿洲以泉水的形式冒出地表,另一部分潜流通过火焰山若干峡谷向下游渗流,使火焰山南部也形成丰富的地下水源。

天山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艾丁湖海拔-154米。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根据盆地的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发明坎儿井,把地下水不用任何动力引出地表,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问题。巨大的高度落差,为坎儿井的开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地形条件。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出水口、明渠和涝坝等部分组成,暗渠又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由于暗渠流水坡度小于地面坡度,水就会流出地面。

坎儿井出水口至涝坝的渠道部分叫做坎儿井明渠,涝坝用以蓄水和使水升温,灌溉庄稼时打开涝坝闸门,水的流量和流速加大,缩短灌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