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如今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湾区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经济增长极,不过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被称为“南蛮之地”,是贬谪官员和流放犯人的地方,不但经济薄弱,人口密度也很低,随着梅关古道的贯通,大批逃避战乱的北方人来到赣南,分批次进入广东,为清代以后广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梅关古道不仅是移民通道、古官道,也是商贸通道和文化通道,中原文化由此传播到岭南各地,从规格来讲,相当于古代的国道。

梅关古道也叫梅岭古道,位于赣州市大余县与韶关南雄市之间。

我们是从大余方向进入景区的,虽然阳光猛烈,但一路绿树成荫,倒也不觉得闷热。

梅岭是大庾岭山脉的要塞部位,东西方向都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唯独梅岭海拔只有四百多米,虽然属于“矮个子”,却秀气外露,独领风骚。

贯通梅岭古道的是唐代名相张九龄,他是开元盛世的功臣,当年奉召劈山开路,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打通一个大山凹。

在此之前,由于五岭的阻隔,中原王朝的战火基本不会波及岭南,不过也导致岭南文明相对滞后,不少被贬谪到广东的官员总是郁郁南下,满面沧桑,不过作为吃货的苏东坡倒还记得吃吃喝喝,留下很多传奇故事。

梅岭之所以叫“梅岭”,源于山上广植梅树,春天满山梅白如雪,因此得名。

夏季的梅岭自然看不到梅花,不过满眼的绿同样赏心悦目。

清乾隆年间,朝廷实施海禁,广州成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江西等地的很多货物就是通过梅关古道运往广州出口的。

古道旁有一棵老树,名叫“东坡树”,传说是苏东坡当年经过的时候亲手栽种的。

据说苏东坡两次经过梅关古道,一次是被贬南下,一次是内迁北归,不同的际遇,心情截然不同。那个时候,苏东坡已经65岁了,北归不久就在常州逝世,留下一身传奇后人说。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多次跨越梅关,进驻南雄城,留下光辉足迹,陈毅元帅还留下了《梅岭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