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巷在宋代时被称作谢衙,因 福建 转运使谢仲规曾在此建宅。年久宅废,他的后裔在原地建造祠堂,造了一块匾,上书“金鱼世第”。原来,从唐代开始,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佩戴鱼袋的传统——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谢仲规是宋皇祐元年进士,累官 福建 转运使,官至三品。他的后代也均是高官,佩戴金鱼袋,所以谢衙就被称作
了“金鱼巷”。
巧合的是这里同样有着来自 泉州 古城“润物无声”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项目产品和充满 泉州 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不同之处,这里所有的店铺都是无人售卖,游客看重的商品可以自行扫码购买,不论从商品的造型和购买的环节而言都是相当的有设计感。
挂在巷道内的露天电影幕布不论对于游客还是居民都是免费的精神食粮,这种福利值得全国的里弄街道学习!
演出同样也是免费面对所有游客和居民,还提供免费的茶水,游玩了一天最大的感受是, 泉州 人真的“不差钱”,不论是地标性的景点还是如化石一般的古乐演出统统免费,这种待客之道的确有点超乎我的想象。
金鱼巷对面便是泮宫。白天的文庙行人悠悠走过,清闲宁静。满目红砖古厝和华丽殿宇,依稀看得到旧日的影子。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后一句说的就是眼前的 中山 路,这条百年之路,过去商贸发达,行人如织,如今依然保持完好,繁华昌盛。
具特色的要属街道两旁的“骑楼”。顾名思义骑楼是指一楼临近街边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为二楼骑在一楼之上。通常一楼用于经商,二楼才住人,这样既可遮阳避雨,又便于展示橱窗,招揽生意。据说,骑楼最早源于 地中海 沿岸,后由西方殖民传入 东南亚 ,再随下南洋的华人传入 中国 ,现在的建筑也融合了中西方特色。而 泉州 中山 路一带的骑楼也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群之一。
而在 中山 路沿途还有两个非常值得一看的网红打卡点,一个是汇聚了众多网红餐厅的觅鲤。
霓虹灯下浓郁的民国建筑风格搭配了各种时尚的买手店、餐饮店,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年轻的驻唱歌手竭尽所能的展示着毕生绝学,为整个觅鲤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另一个是模仿了旧 上海 的理发店风格而建的咖啡厅-大 上海 复合空间,虽说是模仿,我不得不说,老板真是太走心了,可能如今 上海 都很难找到环境如此真实的理发店,而走上二楼则又是另一种感觉。
现代的吧台搭配了来自80年代的各种家具电器,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来这里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虽说其实大部分人也并未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眼前的一切却又感觉那样的熟悉,似曾相识,让人欲罢不能。
路口可以遇见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的钟楼每日不辞辛劳的为 泉州 人民值班,它不仅仅是 泉州 的地标性景点,同样也是 福建 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第一天的兴奋和好奇让我们几乎把 泉州 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景点跑了个遍,这是你印象中 泉州 的模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