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天后宫前德济门外的聚宝街、万寿路富美码头是 泉州 宋元时期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可惜大多毁于民国时的战火,现存的遗址可以看出古城当时由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城门等组成。德济门遗址是 泉州 古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城门遗址。

聚宝街与青龙巷交界处的泉郡黄帝宫可谓是大有来头,若不是那石制大香炉与精美的飞檐翘脊,在这车来人往的街上,人们很难注意到这座庙宇。说来也巧,这便是 泉州 最小的宫庙,据悉,3000多年前,聚宝街一带曾是海滩,经海水漫长时期的冲刷,沉积成平原。宋元时期,随着 泉州 刺桐港海上贸易的繁盛,中原迁徙而来的人们在海滩上建立了这座黄帝宫。作为见证了 泉州 港口历史变迁和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宫庙,泉郡黄帝宫同样也是“海上 丝绸之路 ”的重要古迹。

“青龙巷”是 泉州 市区一条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街区之一,它形成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 泉州 古“刺桐港”顶盛时期而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

青龙巷里不光有典型的清代闽南传统的院落式民居,也有本世纪初从 东南亚 归国的华侨兴建的中西合璧式洋楼。眼前的龙巷5-7号李妙森故居,是一幢中西合璧的番仔楼,俗称龙楼,颇具历史和观赏价值,是旅菲华侨李妙森于1927年建造的。

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最有特色的就数这些进口瓷砖上印有 印度 教色彩的“象头人身”图案,至今鲜艳如新,据说这就是 印度 神教中的象头神。

这样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够得到进一步保护,也是 泉州 历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见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