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周一)早晨,因为昨晚我和儿子都起来晚了,老妈9点下去想帮我们打包些早餐回房间吃,结果她下楼一看和昨天一样,摆着的十多种菜品就剩下了几种,也没人加菜,无奈下她征得服务员同意,用塑料袋装了几个煮鸡蛋和馒头准备带回房间,却被一个餐厅经理模样的人阻拦,气的老太太数落他好久。1000多的房费就这种服务,和临泽县七彩宾馆的服务相比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了。连续两天的早餐情况让我决定更换宾馆,今天就换!中午退了房,赶紧开车按照预约的时间前往莫高窟数字中心,换乘景区大巴车前往莫高窟。
专用路旁的戈壁荒漠
今天的敦煌起了沙尘,天空黄黄的,路旁的戈壁滩都被风卷起了黄沙,可气温达到了41℃,让人戴口罩不是不戴也不是。敦煌数字中心的景区大巴走的是专用路线,路上没有其他车辆,路旁的戈壁滩看上去更加荒凉了,大约半小时就到达了莫高窟停车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敦煌市南。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清同治年间,莫高窟曾被来自陕西的白彦虎所部焚烧破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石室宝藏
站在莫高窟前感慨万千,那些提前一个月预约到A类参观票的游客们由导游带领,可以参观8个洞窟,不差钱的游客还可以花上万元购买特等票,由专业人员带领进入特窟参观。我们因事前无准备,只约到了应急参观票,能看4个洞窟,但游人实在太多,天气也太热,老人儿子游览了9层塔和一个佛道塑像均有的窟后已精疲力尽,只能匆匆出场,但也被30多米高的弥勒造像和窟内精美的壁画所震撼,窟内不让拍照,只能在外边照了几张,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游此地吧。站在王道士塔前,看到党河河道已经完全干涸,没想到千年的文化艺术传承地和近百年的屈辱史就在眼前,但40多度的高温让人顾不得抒发情感,赶紧钻进了开着空调的返程大巴,没有来得及到心心念念的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参观,算是留下了一个下次再来的念想。
第二道牌坊
九层塔里是33米高的弥勒造像
婀娜的飞天雕像
回到数字中心取车时还不到3点,于是开着车直奔敦煌市西南25公里的“仿宋沙洲城”、“敦煌电影城”,这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时,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由日方出资,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敦煌古城位于大漠戈壁上,融千年西域民俗于一体,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北宋时期的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点缀以不同地域的过街楼、佛庙、当铺、货栈、丝绸店、酒肆、饭馆、住宅等,作为拍摄用道具,互为背景,相辅相成。除《敦煌》一片外,先后在这里拍摄过《封神演义》、《怒剑啸狂沙》、《新龙门客栈》、《敦煌夜谈》、《沙州王子》、《海市蜃楼》等二十多部中外影视剧目。
古城入口
这里是个收费的景区,因为时间缘故没有进入古城,只在城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城头上猎猎的旗帜在风中作响,让我回味敦煌电影中朱王礼那一句大吼,“杀李元昊呀!”,还有李元昊的那句经典台词“在历史留下姓名的,是我而不是你”。
过了戏瘾后,又开车来到了附近的敦煌市光电产业园观光,这里就是光伏产业园区和熔盐发电厂,因为沙尘蔽日的缘故,熔盐发电厂并没有聚光发电,只看到了熔盐柱,遗憾没有近距离的看到那光芒四射的熔盐发电场面。
没有太阳,停机的光塔
回到市区已经快5点了,我们入住了敦煌中洲国际酒店(650一晚,豪华亲子含早餐),前台小姐姐非常热情,看到我带着老人孩子,主动给我升级了机器猫主题的亲子套房,还送给儿子一个漂亮的小骆驼玩偶,加上在鸣沙山景区停车场买的,一共拥有两个小骆驼的儿子笑的合不拢嘴。晚上到敦煌夜市吃饭,敦煌特色的胡羊焖饼、沙葱炒蛋、民间甜胚子非常不错。因为明天即将返回,在阳关中路益旺国际购物广场的超市搞了一个大采购,主要是回去送亲友的当地特产,还有路上儿子吃的零食等等,整整两大包。回去的路上才想起把自己背的双肩包忘记在了超市储物柜,又赶回去取了包包才回到酒店休息。
可爱的机器猫主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