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山县城东1.5公里处耸云端的凤凰山脚下,两口左右平排的小泉,两泉间隔42米。左泉呈椭圆形,泉水略带乳白色,望不见底;右泉呈贺形,水清澈见底。两潭泉水常年交会,流出形成“渊源九曲”的九曲河,淌着清波西流直至汇入巴马盘阳河。鸳鸯泉三面环山,蜿蜒秀丽,景致迷人,素居县城八景之冠。
凤山民间称这两口泉为“公母塘”。据称,明代大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凤山后,见到两口一清一浊的泉水,也觉得比较奇异,却嫌其名太俗,遂改称“鸳鸯泉”。“鸳鸯泉”从此叫了开来,又因1945年被中华书局出版的《 辞海》收录而名扬九州。
除了当年徐霞客的到来,多年来凤山鸳鸯泉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奇异现象,吸引了众多远近客人慕名前来观看,其中四种奇异现象最令人寻味。
其一,水源无处追寻。两眼泉除夏季洪水季节外,其他时期都是静静地流淌,不溢不涸,而其水源的来处不知为何处。
其二,水色清浊迥异。两眼泉岸边中点直线距离40米,但两眼泉水一清一浊古已有之,此种奇异现象一直延续至今,无人解密。
其三,泉水定期干涸。据1942年黄光国撰写的《县志》记载:“城东公母塘,每三十余年,吞吐一次。吞吐时,两塘有响声,水漏下塘底,其声潺潺,母塘外之溪水,亦逆流返塘。水尽塘干,约三点多钟之久,水始复出,公塘依旧痕满,母塘依旧流出成溪。”大意是说,城东公母塘每隔30年有吞吐现象。每逢吞吐,河床干涸,至于泉水流去了何方,世人不得而知。
此外,当地还有一个神奇传说,夫妻分别喝了公塘和母塘的水,就能生出龙凤胎。


来自游记-与凤山最温柔的秋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