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大假期间,在家读书也是一种乐趣。翻看《遂宁县志》,了解到苏东坡的孙子苏符曾出任遂州知府,并建有嘉禾堂等名胜。原来今天遂宁城区的嘉禾路、嘉禾桥等名称,真的和大文豪苏东坡有关呢。
苏东坡50岁那年,新党倒台,时来运转,多年被贬外地的他,又被召回了京城。当时,其弟弟苏辙也回京任职;长子苏迈又喜得二儿子。三喜临门,苏轼亲自给这个小孙子取名苏符,字仲虎。
苏符自幼力学,胸负大志,深得苏东坡喜爱,曾随伺祖父15年,直至惠州。当苏东坡再一次被贬到“天涯海角”时,他曾哭喊着要跟祖父一起去海南岛,但苏东坡不忍心他去受苦,只带了其叔叔苏过,也就是苏东坡自己的小儿子一路陪伴,去往儋州安置。
在苏轼、苏辙的众多子孙中,苏符官职最为显要,累官至礼部尚书(正二品)。1142年(绍兴十二年),56岁的苏符以尚书身份出任遂宁知府。此时,他的父亲、苏东坡的大儿子苏迈,已经去世23年了。隔年取得政绩,决定建设嘉禾堂时,不难想象,这是年近花甲之年的儿子,对去世了二十多年的父亲最深沉的思念。
清朝修撰的《遂宁县志》中谈及遂州古迹,称在县北有座嘉禾堂,“宋苏仲虎守遂宁,民献禾一茎九穗者百余本,因以名堂。”又有宋朝遂州本地文化名人杨辅所写《嘉禾堂记》,称苏符来当遂宁知府,风流蕴籍,宽和有涵容,老百姓爱之如父母。他到后,百姓献上精选的优质水稻一茎九穗百余株做种子,当年就喜获丰收。苏符于是将官府的东馆改为纪念堂,取名为嘉禾堂。
现在推想,苏符当年建堂时,一是感念百姓爱戴,二来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吧,毕竟他的父亲苏迈的最后一任官职为嘉禾令。其父任职嘉禾令那一年,苏符年仅21岁,还在埋头苦读。5年后,当苏迈辞去嘉禾令时,其时26岁的苏符,因其叔祖父苏辙去世而凭遗恩获朝廷授官,从此也开启了仕途。工作7年后,苏符33岁时,其父去世。
如今,嘉禾堂早已不在,留存于遂宁的地名,还有嘉禾桥、嘉禾路。特别是嘉禾路,算是苏东坡一脉在遂宁文化存在的一个“标志”。嘉禾路分为嘉禾西路和嘉禾东路,嘉禾西路向西延伸,与西山北路交界,嘉禾东路则与滨江北路相连。西东相连的路中间,与遂州路(遂宁北路、遂州中路)形成十字相交。


以前的老市政府,也就是现在的船山区政府大楼,也在这条路上。最早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夏鲁奇守遂宁城时,城破自杀。其投井身死之地,传说因常有氤氲之气发而成霞遂成绝景,被后人列为遂州十二景之一的“仙井晴霞”,据说也离嘉禾路不远。看来,历朝历代,这里都是政府机关所在地。
如今的嘉禾路上,商业氛围仍然十分浓厚,吃喝玩乐耍的业态,特别丰富。
嘉禾西路与西山北路交汇处,是遂宁比较出名的人文之地“天上宫”。天上宫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由福建林氏在遂宁经商获利后发起同业所建,为遂宁的“福建会馆”。这里的亭台楼阁,很值得玩味一番。



在天上宫旁,还有遂宁本地最为出名的刺绣“观音绣”。是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中的一种,为四川遂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产品有荷包、虎头帽、蒲团、佛枕、方巾、画像等,以寄托爱情、平安、福寿康年等美好寓意。到遂宁游玩,大可选购一些,自己赏玩或馈赠亲友,都是不错的选择。


离此不远,则是船山体育馆。是现代遂宁最早的体育运动场所。在这里游泳、玩球,各种运动场所都有。里面还有一家遂宁民间书店的代表席殊书屋。游玩累了,到此休闲看书,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嘉禾西路、嘉禾东路与遂州路形成十字路口,过去几十年,是遂宁老城区的商业核心,遂宁最早的老电影院就位于这里。 只是现在随着城市发展变化,商业氛围已经不存。


嘉禾东路上,传说中的嘉禾堂、嘉禾桥就在这里。嘉禾东路延伸不到一公里,就与老城区的夜生活圣地——滨江路(滨江北路)相接。如今的滨江路上,车水马龙,眼前就是观音湖,每到华灯初上,人们流连忘返。


如果你有时间到遂宁游玩,可以泛舟观音湖,可以流连圣莲岛,也可以在龙凤古镇品味古老的传说,还可以在宋瓷博物馆一探大宋的繁华。但也可以深入市井百姓家,在嘉禾路上走一走,看似日常平凡的一条路,却也深埋着厚重的文化韵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