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徽州”这一词汇并不陌生,在绝大部分人的认识中徽州就是安徽黄山地区的简称,其实不然!徽州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范畴,也是历史、文化、思想、伦理方面的概念,它的源头至少要追溯到先秦时代,兴盛于唐宋时期,并与北宋末年正式建立徽州府。地处安徽省歙县境内的徽州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与四川省阆中古城、云南省丽江古城以及山西省平遥古城四足鼎立。徽州古城以深厚的历史与精彩的文化而荣登中国四大古城首位,因为它不止是安徽地方历史与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社会的缩影。徽州古城西南门的南谯楼是徽州古城最重要的地标,它是隋朝末年歙州府的正门,同时还是徽州古城最中心、规模最大的城门,见证着千年封建文化传承下的社会风貌。

南谯楼始建于隋朝末年与唐朝初年间,相传为为唐朝初年最有声望的徽州越国公汪华吴王府的正门楼。南谯楼是我国颇具影响的建筑物,据说是夜晚打更报时的地方,打更的声音从南谯楼向四周扩散,所以很有高超的建筑工艺。现存的歙县徽州古城南谯楼是1997年在原址上进行重新修建的,以南宋建筑风格为主。

徽州古城南谯楼的南面也就是正门写着“徽州府”几个大字,因为徽派建筑是华夏民族最正统的建筑体系,粉墙黛瓦的格调蕴含着炎黄子孙们最深处的信仰。歙县作为徽州府邸所在的地方,有着精彩纷呈的古中原文化。以南谯楼为中心,周边都是诸多宝藏级文物。

徽州府衙地处南谯楼正北面150米处,最先是由隋朝末年越国公汪华的府邸演变而来,并于元末明初正式设立府衙,被安徽省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初年,卫国公邓愈改行枢密院,并于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恢复为府治。历史上最近的大修是道光末年,现今看到的徽州府衙均为后期重修。

南谯楼的正南门牌坊上写着承流宣化,该词汇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一书中,其原文是:“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大概的意思是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传,百姓们更有教养,国家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兴旺发达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南谯楼基本上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尤其是里面的“排栅柱”是正宗宋代工艺,当今已经很难见到,堪称建筑领域的活化石,很值得细细观摩。南谯楼与徽州府衙的中心便是徽州古城的“瓮城”主门,以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奇门艺术建造而来,很有文化的研究价值。

歙县是歙州的府邸,在北宋宣和三年,歙州府被宋徽宗赵佶改为徽州府。“徽州”一词源自湖南湘西一带,表示美好的地方,所以宋徽宗“徽”字偏爱有加,连名号都叫作“宋徽宗”了,由此可见徽州并不是原创地名,而是美好社会的代名词。

阳和门地处徽州府衙广场的东面,南谯楼的北面,又因为太阳从东面升起的,所以阳和门也叫作东谯楼。东谯楼的阳和门是通往徽州古城正街的大门,也是整个徽州古城观景最好的地方,几乎可以看得到古城内大部门的古迹。

阳和门正东就是全国唯一的八足石牌坊的许国牌坊,相传这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重臣许国因决策云南平叛有功,而被万历皇帝特别恩赐在家乡歙州建造巧夺天工的八足石牌坊。许国石牌堪称中国古建筑的奇葩,颇具历史研究价值。如此看来,歙县南谯楼以及整个徽州古城确实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你们同意山野君的观念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