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理想的生活状态,应该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既拥有柴米油盐,又可以风花雪月。

成都就是一个这样可包罗万象、能海纳百川的理想都市,既时尚又有烟火气。

活在古诗词中的老成都,”处处万花如秀,海棠经雨胭脂透“。掩藏在芙蓉花深处的民居,推开窗就能看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奇景。

而真正走近这座城市后,繁华的都市,浓郁的烟火气息,更会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锦里风流,蚕市繁华,雅俗多游赏,簇簇歌台舞榭,轻裘俊,靓妆艳冶。“

热爱市井生活的宋代词人柳永对老成都生活的描写,字字珠玑,完美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热闹繁华,也道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精髓:雅俗共赏,包容豁达。

这样的城市文化延续至今,在老城区依然能感受到传承千年的成都市井生活。

在成都,奢侈品潮流店旁边能开家串串家,喝茶看戏时可以享受掏耳朵服务,时尚与市井生活完美融合。

在内卷严重的当代社会,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成都,为何依然能保持如此悠然闲适的城市生活状态?

这部即将于暑假在东郊记忆川秀剧场上演的《成都故事》传统艺术舞台剧将穿越时空,回到百年前,民国时代的成都街头,沉浸式体验老成都的市井烟火。

或许,你会在其中找到答案!

老成都文化背景:战火中的人情味

成都乐观、包容的城市特性在战火纷飞的民国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军阀割据、群雄混战的年代,战争就意味着死亡和苦难。

但成都的战乱与别处有些许不同,与川军抵抗日寇时的凶猛刚烈相比,打内战就显得有些太过随意了。

据史料记载,四川军阀混战时,战斗并不激烈,经常瞄不准,噼里啪啦一顿乱射,以示完成任务。

一些爱看热闹的老百姓,还会跑去战场观战,甚至鼓掌吆喝,好似看戏一样热闹。

前方军官们在打仗,后方太太们可能聚在某个麻将馆里一起打麻将,还称“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

这样的生活态度和现代成都人面对地震时的态度如出一辙:用最宽容的心态去包容苦难,积极面对生活,形成了老成都独有的市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