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有厚重历史感的地方。穿梭于大街小巷,探访明洪武年间设立距今600多年历史的——下司古镇。
嘉庆13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现在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条石铺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以及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
前几天刚下了一场雨,现在过来挺是舒适,早晚还有些凉意。


下司古镇有多种民族在这里和谐生活,有苗族、侗族、瑶族、仫佬族和汉族,古镇内现保存下来的有苗族寨门,芦笙广场、侗族鼓楼、风雨桥、汉族戏台融合,彰显多元文化。


超喜欢这张照片,因为开学和疫情的封控,平时车水马龙的主街道只有两个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当地人,从深圳来到这里,如同穿越了时空。这种原生态仿佛让自己也融入了进去,成为古镇本地的一员。
来自游记静谧而古老的——下司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