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今天的内容就是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朱载坖就是万历的父亲,软弱无能在位仅6年什么也没做。他的这个陵寝施工也是周折不断,多次兴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明朝灭亡后,昭陵先后遭到两次破坏。1644年,战乱中明楼遭火焚;清康熙三十四年,又遭雷击起火,到了乾隆年间,两庑配殿和陵恩门又相继残坏。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从遗址分析,当时修葺的项目只有明楼、裬恩门、裬恩殿三项工程。这次重修,虽然使陵园制度稍趋完备,但却改变了原有建筑的规制。明楼的斗拱,依明朝制度各陵均为上檐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而修葺后的昭陵却变成了上下檐均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祾恩门、裬恩殿虽然重建时间数没有大的变动,但都缩小了尺度。在之后200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修缮,只剩下残坏的明楼和陵墙了。1987年4月昭陵的复原修缮工程正式动工,包括裬恩殿、裬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神库的复原修建等。重修后的昭陵建筑宏伟,金碧辉煌,具有陵制完整的特点。从游客角度来说,我认为昭陵的完整比长陵和定陵更有观赏性

进入陵墓大门里面是碑亭和棂星门,陵恩门与长陵类似,只是规模小些。

后面是开放着的完好的陵恩殿,里面用实物介绍着祭祀的规定和讲究。

最后的明楼可上到二层,我们围宝顶走了一圈,下来又看看侧殿内的展览,近2小时才结束游览。今天就没有其它内容了。

回来时乘昌67路公交,在大宫门前的石牌坊前下车,它就在马路边上,来回乘车都可以见到,下车到跟前的栏杆外欣赏拍照。这是我们娘俩的游览习惯,来了就要游览仔细,不愿走马观花。这个明十三陵超大石牌坊,明嘉靖十九年建,汉白玉砌成,面阔五间,六柱十一楼,宽28.86米,坊高14米,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建筑,其上巨大的汉白玉石构件和精美的石雕工艺堪称一绝。这座大石牌坊是整个十三陵区最前端的领头建筑,后面才是大宫门。

此次出行的内容全部结束了,11点回到酒店,休息半小时,琢磨了半天中午吃什么,最后听女儿的,到马路对面的美食城吃“谭鸭血”火锅,双人套餐优惠后138元,一盘羊肉、一盘羊肉丸子,一碗特色鲜鸭血,各种涮火锅的菜和饮料。店内还有免费的多种小吃和酸梅汤。用餐的人有三分之一左右,几天北京阳性为零了,放心的大吃一顿。圆满结束京效休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