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镇,位于上海闵行区西南部,距市中心约34公里。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马桥”名字,见于清乾隆年间《上海县志》中:“马桥镇在十八保,去县西南六十里。”“马桥”地名的由来,现在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徽商马帮修桥说。马桥老街有一条沙港河,河上木桥年久失修,路人往来甚为不便,于是,镇上做生意的徽商马帮出资,修建了一座石拱桥,从此以后,这个地方便称为马桥;二是当地乡绅募资说。为了方便出行,当地乡绅募集银两,将木桥改建为石桥,首倡者姓马,就此有了马桥之名;三是四座桥呈马状说。镇上有四座桥,分布呈马状,人称马桥。
古时候,马桥是陆路和水路通向松江府的中间站,南来北往的马帮常常在这个地方住宿停留,久而久之,集聚了一定的人气,从而使得马桥商业繁华起来,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以马桥老街为中心的热闹市段。
据当地人介绍,真正的马桥老街指的是马桥东街,原来的马桥东街很长的,约有800米,各类店铺,一应俱全,当时的东街是马桥最早的小集市街,上世纪90年代,统一改造中拆除了古厅、老洋房等全部旧房,建了新东街,现在的东街已经面目全非,原先的模样早已荡然无存,独独留下了大石桥以东的东街段,大概有180米,没有拆除,幸存于世,这条路段上除了万寿庵和天主堂两处文物保护点外,还有一家马桥印刷厂,其它都是两层的楼房或一层平房,这条路段,当地人现在都叫它为老东街。
从大石桥下来,走进老东街,有一个绿植花卉搭建的拱门,仿佛是在欢迎你,周边摆设了很多装设物件,给这条老东街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感觉,一个热爱生活的老街人家顿时活跃起来,在这条短短的窄巷子里,我看到了马桥的今昔,过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唯有回忆是不会忘记的。











来自游记一个小镇的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