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很多菜田,不成规模的那种,大概都是自留地吧,还有不少看似荒地开垦出来的,这些菜田细细一看,就能分辨出这户人家对菜田的重视程度,凡把自家的菜田用铁丝网圈围起来,还在门上加了一把锁的,菜田里大都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凡没圈起来的,菜田大都像瘌痢头一样,东一块西一块,菜草交杂一起,有种不在乎的感觉。

一块菜田里,有位大妈正在施肥,我们走了过去,误以为我们来直播的大妈,高兴地说“你们拍吧,播吧。”在大妈的菜田里,有看到了甜芦粟,不禁想起了甜芦粟的往事。

在物质匮乏年代,甜芦粟是老一辈喜爱的一种“活饮料”,曾经刻着那一代人的记忆,这玩意儿在农村不稀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在城市里,倒是很抢手,酷暑的街头的夜晚,在摊档上买好这玩意儿,围在一起,吃这玩意儿,甜而不腻又解渴,很是酸爽那!吃这玩意儿,都会有划破手、割破嘴的惨痛经历,这玩意儿有时还会被当作老子抽小子屁股的道具,屁股上的道道红印,足以让你忘记甜芦粟的甜蜜。

甜芦粟,南北方都有,多见于长江流域一带,是东台、启东、海门、崇明岛等沙地最为普通的一种特产植物,以崇明岛的为上品,沪郊、江苏、以及长江中部的次之,因甜芦粟种植在沙土疏松、略带盐碱的土壤上,所以甜芦粟格外松脆和清甜,和盐碱地的西瓜更甜是一个道理。

“甜芦粟”的上海话有点像普通话的“甜啰嗦”,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甜芦粟和鲁肃有关,鲁肃治理太湖,功成名就,去世后,百姓泪洒湖堤,一夜之间,湖堤上长出了这种从未见过的植物,当地百姓就认为这是鲁肃死后的化身,称它为“甜鲁肃”,以后逐步逐步演化成了“甜芦粟”。

甜芦粟的外表是一层厚实且光滑的皮,有一定硬度,能阻隔有害物进入,是天生的绿色食品,吃之前,记得将甜芦粟放冰箱冷藏2h左右,口感更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