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滁州最有名的地方,非琅琊山莫属,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因写进了课本,让琅琊山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标,也是滁州最响亮的名片,被誉为“皖东第一名胜”。
琅琊山距离滁州市区很近,几乎连在一起,且免费开放,成为市民休闲的公园,琅琊山不算高,最高山峰小丰山海拔321米,其它山峰高度在海拔200—300米之间,溶岩地貌发育,形成了众多沟谷、沟槽和溶洞。
琅琊山的“琅琊”之名据说源自山东,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来到南方,曾在山中练兵,建立东晋之后将原先的名号“琅琊”留在这里。宋代《太平寰宇记》中记载,“琅琊山在县西南十二里,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琊山避居此山,因名之。”
琅琊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大江南北的文人雅士、僧尼道士来往云集、传道颂经,让儒、释、道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据当地府志记载及民间传说,历史上有东晋元帝、唐代宗、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明太祖共6位皇帝到过这里或下诏赐名,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自唐以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香客僧尼来到琅琊山访古探幽,咏诗作词,留下了诸如李幼卿、韦应物、李绅、王禹 、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辛弃疾、宋濂、文征明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胜迹和诗文碑刻。据统计,仅唐、宋、元代的碑碣和摩崖石刻就有250余方,其中,唐吴道子画观音像、李幼卿等摩崖石刻以及宋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尤为珍贵,也给琅琊山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就是醉翁亭。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结识了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次年,智仙和尚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供欧阳修游览时休息。欧阳修将此亭命名为“醉翁亭”,并题写了匾额,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后来不断增补扩建,到明代时最为兴盛,达到房屋“数百柱”。清咸丰年间被毁,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重修。醉翁亭以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成为我国四大名亭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琅琊寺位于琅琊山主峰,是琅琊山的著名古迹,始建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传说代宗李豫所做一梦与李幼卿和法琛和尚所建寺庙构图一致,因而代宗特赐名为“宝应寺”。
琅琊寺曾历经磨难,几建几毁。后周显德年间被毁,滁州刺史王著重建。北宋乾德年间扩建,公元978年,宋太宗赵炅易名为“开化禅寺”,并为寺院御赐匾额。元末再次毁于战火,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再次重建,后又被毁。清嘉庆年间重建并扩建,太平天国时又被毁。眼前看到的建筑,大部分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后重新修建的。
唐宋时期琅琊寺最为兴盛,曾有僧人800多,终年香火鼎盛,是皖东著名的佛教胜地。景区内现有85处景点和遗址,其中吴道子画观音像为稀世至宝,缅甸捐赠的千尊佛为全国之最。
琅琊寺寺门、院墙及寺外建筑采用红墙、拱门,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寺内明月观、山门、藏经楼等建筑则采用粉墙、细木柱、鹅颈椅、漏窗、小青瓦屋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处理手法,一座寺院兼具南北风格,在我国寺庙建筑中独具特色。“琅琊古刹”也被誉为古滁州十二景之一。
琅琊寺东北侧山坡上的无梁殿是一座十分独特的建筑,始建于东晋,重修于明代时,仿西洋式建筑建造,也称玉皇殿。《琅琊山志》中记载:“东晋琅琊王驻跸于此所建”。《滁州志》中记载:“梁柱以砖石为之,为诸殿之冠”。
无梁殿后靠大山,面对南天门,树林环抱,巍峨壮观,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天王,门额有砖刻浮雕的龙、凤、狮图案,十分精美耐看。
离开无梁殿,走出琅琊寺大门,天色已渐晚,沿着曲折的小路徒步下山,山道边有一处深水潭,湖中有九曲桥、湖心亭、玉带桥、水榭等景点,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意,名为深秀湖。
走出景区,夜幕已经降下来,到了晚饭时间,我们在宋城美食街享用晚餐,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锅,用美食结束第一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