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赞美“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自唐会昌三年(843)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现人们据这些诗文记载重修此塔,供游人瞻仰,参观。

乾隆御碑亭:位于西园拾级而下的入口处西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有红色亭柱16根,周边设透空坐栏,栏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为正方形水磨青砖铺地,中置三块御石碑,分别是:隆皇帝第一、三、二次南巡时所写御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