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厂很大很大,里面攘括了商业街和考古开发的现场,作为主体的御窑厂博物馆,本身便是一个出自大师之手的建筑作品。建筑表面看上去全部是由红砖组成,通过各种弧形的设计,以及湖面的镜面反射,在暖色灯光的衬托下,建筑本身成了一个拍照的圣地。建筑到处都是由光影和弧线构成的框架,这里的打卡照绝对是景德镇之旅的C位照片之一。
根据纪录片里的描述,御窑厂是为皇家做瓷器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根据当朝皇帝的不同喜好,不同年代的瓷器呈现不同的风格,或淡雅、或华丽(楼主只记住了这两个形容词……)。皇家的瓷器大多数是千里挑一,只选取同批瓷器中的佼佼者运进皇城,剩下的需就地砸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品的“残次品”便深埋地底,直至考古开发才重建天日。
印着年份的陶瓷碎片
被砸成碎片的残次品
青花瓷,最为瓷器在大众心中最熟悉的模样,御窑厂里自然出土了大量的青花瓷器。纪录片中介绍到钴料在高温下烧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深蓝色的颜色,与白色瓷胎相得益彰,形成了青花瓷的独特风格。
青花瓷
除了深蓝色的青花,巧妙利用各种矿物质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还原反应,瓷器还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颜色。釉上彩和釉下彩的争奇斗艳,不仅代表了当时景德镇工匠们的思考和感悟,也是材料科学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里程碑。
各种颜色的瓷器
各种颜色的瓷器
在纪录片中曾经提到,古时候景德镇的工匠们会用陶瓷去制作成青铜器的样子。看到这段介绍时并无太大感触,而当在御窑厂见到实物时,却带来了巨大的感动。青铜器和瓷器,两个不同年代的产物,景德镇的工匠们除了用陶瓷模仿青铜器的外形,不同于青铜器粗狂的风格,景德镇的工匠们还在上面赋予了陶瓷独有的纹路。玉般温润的表面,细腻的线条纹理,以及青铜器古朴的造型,这样的器物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代表着彼时工匠对前人的致敬,而两种巅峰工艺跨越时间长河又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好似古人们对现代人的尊尊教诲,教导我们应将传统文化赋予当下活力,勿忘中国千年文化,亦勿保守自封。
御窑厂里的另一大感动是陶瓷做的碑,比起石碑上那已经饱经风霜洗礼,褪去色彩的碑文,记录在瓷板上的碑文清晰可见,且毫不褪色。
写有碑文的瓷板碎片
陶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咖位,出现在了生活的每个角落,除了瓶瓶罐罐,温润如玉的陶瓷也被用在了枕头、建筑等一些其他领域,御窑厂里也展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用途的陶瓷。
除了博物馆,御窑厂园区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休闲消费场所供游客们游玩,不过时间有限,从博物馆里出来已经快十一点了,绝大数的门店已经关门歇业了,便作罢直接返回酒店休息,第一天的行程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