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纪录片里提到,古时候的景德镇用的是柴窑,顾名思义,烧的是木柴。根据记录片里描述,烧柴窑的时候,需要在窑上放置两块测温用的石头,看管柴窑的大师傅通过观察石头的变色程度来判断窑内温度,并及时做出调整。柴窑温度通常在1200℃以上,这种高温可以使得瓷器充分烧结,从而增加瓷器的密度和硬度。
丙丁柴窑(侧门)
不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天然气和更加精密的温控设备出现,具备精确控制炉温、节约燃料、高效环保等特点的气窑自然取代了柴窑,应用于现代化的陶瓷生产。柴窑和手搓瓷器的组合逐渐被工业所淘汰,但取而代之的是其作为艺术品的价值正在不断升高。柴窑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特殊的气氛和效果,例如烟灰、烧结不均等,这些因素对瓷器的外观纹理和色彩产生独特的影响和效果,这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柴窑烧制出来的瓷器多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丙丁柴窑(正门)
丙丁柴窑相距市区数十公里,往返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是一座还在使用的柴窑。里面陈列着现在景德镇的头部工匠们烧制的作品,且还再不断地吸引各地的陶瓷工匠们来此创作。随着其在网络平台的爆火,也吸引着不少游客来此打卡。在进入建筑主体之前,硕大的棚子里摆着各种各样尚未进窑烧制,陈放于此处阴干的泥胚,尚未步入其中,便能感受到这里的咖位。
丙丁柴窑
进入馆内,也先从建筑本身逛起。建筑的内部是一个轴对称的结构,中轴线的天花板上很巧妙的开了一缝天窗,让阳光能够自然的挥洒进来,与之呼应的是地板的中轴线也铺了玻璃板和灯,形成了一种秩序的美感。
位于中轴线的柴窑本窑
似乎是灵感来源于窑洞的圆拱形设计,这里也到处充满了圆拱和框架,加上烧窑本身便是件非常严谨的科学学科,让这里充满了一种莫名的高级感,此处打卡照也绝对是景德镇之旅的C位照片之一。
中轴线上的楼梯
在感受完建筑的震撼之后,这里陈列的瓷器更是一件件达到了上万元的艺术品级别,而且没有玻璃罩子隔着,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不同于御窑厂考古挖掘后的瓷器修复,这里的瓷器少了几分历史的沉重,但也多了一些现代艺术的考量,且完整无缺的优势。
僧
不同于传统僧像的慈悲或威严,这里的摆着一尊比着yeah的僧人。现代幽默的加持下,这尊僧人更加的平易近人,更有一种步入人间的亲切感。这还有一尊似乎不是那么中国僧人造型的僧人,似乎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一件融入当下的作品。
牛
丙丁柴窑的过道的C位展览位上,摆着两只风格截然不同的牛牛。一只是背着个吹笛人,正俯身快步前行的偏向于玉石质感的牛,另一只则是现代极简风下用线条勾勒出的正昂首阔步前进的偏向于铁石质感的牛。两种不同风格的同主题作品,都透露着现代工匠对陶瓷技艺的思考,即使是对陶瓷艺术毫无认知的普通游客,也能感觉陶瓷技艺的精彩绝伦!
猪
除了牛牛,丙丁柴窑里还摆放着一只也是很有意思的猪猪。即使不懂得欣赏陶瓷,但同一只猪,在不同角度观察,似乎就蕴含着不同的情绪,或胖胖的也很可爱,或似乎有那么一丝丝凶狠。
鹤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兆头的课代表,鹤自然也不容缺席。一口由两只鹤叼着的鹤瓶也是丙丁柴窑里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或许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经得起仔细打量的细节。虽然道不出其中的原委,但一两条线条,或流畅,或略带棱角,便勾勒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仙鹤。
局部
同样是局部的精妙,窑变引起的纹理之美,一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小景,都让瓷器更加的鲜活,不再是单纯的工艺品,而是蕴含了工匠们的性格的艺术品。
瓶瓶罐罐
更加隐晦融入陶瓷工匠们灵魂的地方在于外型的曲线造型之上。如同纪录片里提到的,这些带了些弧度的外形,都是手作陶瓷独一无二的魅力。它们代表了工匠们在制作瓷器时掌心的温度和力度,代表了工匠们技艺的沉淀,是他们当下心中所思所想的一种抽象的凝练,是工业化制造所达到不了的蕴含“人味”的艺术品的境界。
创作
参观丙丁柴窑,外面大棚下已经开始有了工匠在忙碌新的作品。似乎是十二生肖主题的创作,每只看上去都胖胖的生肖兽虽然还是泥胚,但也已经能够看出其魅力所在。在这些泥胚的边上,还有一个的神牌,上面供奉的是纪录片里提到的,每次入窑之前工匠们都要拜的风火祖师,以保佑自己精心制作的瓷器在高温中迎来精美的窑变,在烈火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