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
来南京,明城墙是要走一走的。
当年,正是朱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助朱重八成就了百年帝业,也给我们留下了600年前的建筑智慧。有幸南京目前保留了多处的古城门和古城墙,最值得去的是中华门(也叫聚宝门,因当年朱元璋征用沈万三的聚宝盆作为镇门之器得名),这是中国现存古城门里唯一一座瓮城设在门内的城门,内设的藏兵洞可藏兵三千,对来犯者来个瓮中捉鳖。沿城门两侧宽阔的车马道登上三层楼高的城墙,走在宽阔稳固的城墙上,不禁感叹着古时工匠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他们想不到,600年后的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军民还借助这座城门,抵御住了倭寇的多日进攻,逼着他们不得不绕道攻城。暮色降临,站在中华门上,看城下秦淮河对岸的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流光溢彩,格外地美。
中山陵
来南京,民国的风物是要看一看的。
南京城区里保留了很多民国建筑。这次我重走了中山陵、总统府和美龄宫,也去了被称为“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的颐和路。有些历史建筑,真的要早点去看,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因吧,这次就再没机会看到二十年前我拜谒过的中山陵里的孙先生大理石卧像和棺冢。总统府的子超楼,也只开放了二楼可以参观。当然,有遗憾就会有新喜。如今中山陵旁边的音乐台,成了年轻人爱去的网红点,这是二十年前没开发的。在这里,可以与爱的人一起坐在音乐台广场前,听着音乐,喂着鸽子,看鸽群飞翔。
我是很喜欢民国那段历史的,那是一个社会动荡与新文化运动共存的时代,太多的人和事值得纪念。民国建筑有一种特别的美,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这些历史建筑,就象一个时光机,带我走近民国的那些陈年旧事。走在颐和路街区,越过浅黄色院墙,看着院内的花园洋房,仿佛里面还住着当年的达官显贵。住在颐和路6号的陈布雷日常起居是怎样的?他隔壁那座阎锡山只住了七天的8号宅院,在南京解放后又住了谁?带着这些遐想,夕阳下宁静的颐和路也变得生动起来。
南京博物院
来南京,南京博物院是不能错过的。
它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中国三大博物馆。在这里,我近距离欣赏到了许多出土于吴越大地,来自于西周、春秋战国、西汉等朝代的国宝级文物。西周的凤纹罇、汉代的金镂玉衣、清代的粉色芙蓉石蟠离炉……,当这些久远的国宝级文物真实出现在眼前而不是电视里时,我被它们无与伦比的精美震撼和感动。
南京博物院里,除了这些国宝,吸引我的还有老茶馆里每天下午演出的昆曲或评弹,这都是活的国宝艺术。这里的演出价格亲民,你只需花上十元钱点上一杯花茶或一盏小吃,就可以在戏台前的四方桌旁坐上两小时,听上一段盗翎甲、牡丹亭、西厢记或十五贯。曾经以为自己并不喜欢这些依依呀呀的国粹,但当我近在咫尺地欣赏着台上演员们精彩的唱念做打,精美的行头妆扮和讲究的戏台布景时,就深深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