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回到酒店,在对面太原老字号“六味斋”里买了些吃食就当午餐了,晋北的城市真是比南方差太多了,没什么好吃的吧,还不好找饭馆,吃个饭真是费劲儿呀,我一个人还不太喜欢点外卖,也是没什么点的呀!

中午休息会儿,12:00出发去晋商博物馆,距离酒店800米,但到了最近的门一看显然不是入口,之前在地图上也看不出来那个是入口,在门外喊了两声想问问工作人员入口位置,还无人应答,中午没人管了,那我也不客气了,正好有人出来,我便趁闸门没关的当口赶紧进去了,反正也是免费,省些脚力吧。

这个景区原是山西督军府旧址,一直被山西省政府占用。2017年政府搬迁,太原市组织实施综合整治配套工程,拆除与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6处现代建筑,修缮南大门、渊谊堂、自省堂等历史建筑11处,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修建仿古建筑6处。建设成为目前的晋商博物院。中轴线建筑由门楼、前院楼房、渊谊堂、小自省堂、梅山和玉堂春组成。

由于我是从出口进来的,进来便是西式结构、中式装饰自省堂,这座融合中西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让我很喜欢。里面就是礼堂的形式,在此曾经开过许多政府的重要会议。

从后门进入御书楼,是以“晋商精神”为主题的展览,其中一组“孙子回车之辙”的雕塑很有意思,我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个故事。参观完从御书楼前门出来,原来这个楼是山西省委办公旧址,应该就是修缮前的安排。

然后从西花园来到南端入口处,西花园修建得也不错,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也是一个漫步的好去处。

开始从入口向北参观。

大院门楼,不少旧时砖墙痕迹明显,是民国时期在原巡抚衙门的基础上改建的,檐下四周施木雕斗、耍头、雀替等,梁枋上施清式彩画。单檐歇山式屋顶,黄绿琉璃瓦覆盖。

两侧的九、十、十一、十二号楼都是民国风格,造型和装饰精致漂亮的建筑。

再向北是渊谊堂,原为清代巡抚衙门的大堂,民国时期都督府改建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石砌台基,主体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前设卷棚式抱厦三间。主体建筑外观为二层,内部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承重砖墙筑成的二层楼房,顶部为大木结构组合成的屋顶。大堂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中门上方镌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石匾。门前辟面阔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檐周设有龙形雕花,柱头为五踩斗,绿琉璃瓦饰。后檐中三间辟圆拱形门窗,石质门窗框。二层上建有虚廊。这是一组非常气派养眼的近代建筑。

渊谊堂北面是玉堂春,现仅存大堂、二堂,用廊子连接,呈“工”字型布局。大堂悬山顶,布瓦,从结构和建筑手法上看,为明代遗物。二层有通道相连。

里面展品很多,是以“晋商流源”“海内称雄”为主题的展览,介绍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文物,及各种代表性花纹,让我比较感兴趣。

再向北是内署院,是以“汇通天下”为主题的展览,晋商当年的这个能力早已是让人们耳熟能详了。

五号楼展出的“万里茶道”

东侧的勤远楼目前是个茶馆,东花园没开放。

关于博物馆的内容我基本都走完了,期间赶上一个学校的孩子吵得不行,渊谊堂里面的“晋商序厅”基本就没看。

最后来到梅山,上面是高高的进山楼,在城市的老远就可见到。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进山楼为欧洲哥特式建筑,砖石结构,基座3层,楼体5层。民国九年(1920年)6月阎锡山在进山楼举行过“进山会议”,创办了“进山学校”。楼前有几通古石牌。

好热好晒,下来找个荫凉地儿坐了半天才慢慢走回酒店。今天比昨天热,已是下午3:00多了,崇善寺、文庙上次都游览过了,虽然这次计划再过去走走的,无奈太热了就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