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西昌度假,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绝对是必玩项目了!

火把节,源自于凉山彝族的火文化。

从原始时期开始,彝族人就对火产生了依赖和崇拜,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火,如每个家庭中会有一个象征家族意义的火塘,服饰的颜色也主要以火的颜色黑、红、黄为主,人死了之后要进行火葬,生活用具上也绘上火符号,产生了以火为主题的节日。

火文化不仅是彝族人生命中的物质文化,更是升华为一种精神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彝族人学会了用火并赋予火另外的意义,在对大自然的敬畏之中,他们了解火的同时也对火产生了崇拜。在“生火——用火——存火”的这一过程中,彝族人对火产生了依赖,于是逐渐发展形

成一些与火有关的习俗、崇拜与禁忌,一代代的传承与衍变,火把节便应运而生。

五年前的火把节让我终身难忘,那时候为了学业调研,认真对火把节进行了考察,现在想起来真是一段十分难忘的回忆。

2018年凉山州西昌市大箐乡火把节分会场,游客们分别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火把节夜晚的狂欢活动。大箐乡位于西昌市东南 20 公里处,整个乡镇的面积不到 100 平方公里。21 世纪,政府对大箐乡进行重点扶持,并建成了大箐乡彝族特色村寨。

大箐乡火把节狂欢的主题是“清凉夏日,邛池流火”,由于大箐乡位于邛海周围,故此命名。政府为了缓解交通,也为了安全起见,特别在缸窑景区设置通往大箐乡和洛古波乡的摆渡车,所有车辆一律不准在缸窑放行去往火把节现场。

乘坐摆渡车来到大箐乡火把广场,只见现场游客越来越多,偶见一两个身着彝族服饰的人,其余全部身着夏日短袖。从外表上判断,大部分不是彝族人。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四川人占多数,少有说普通话的。火把广场外,有一两个彝人拿着捆好的火把在门口售卖,标价是十元一捆。

狂欢活动开始前,还要进行仪式和表演。现场观众忙着拍照聊天,等毕摩开始做仪式的时候,现场已经是闹哄哄的氛围了。等妇女们在拥挤的人群中跳完朵洛荷,就开始了打火仪式,志愿者和安保人员纷纷上场,等火堆点燃,现场就放起了音乐。游客们开始围着火堆跳舞,跳朵洛荷的妇女们也过来领舞。

之后与大家一起跳舞,度过了一段非常欢乐的时光。

这就是一段美好火把节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