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之前,南博的资料查阅的最多,因为南博是国家级的博物馆,馆藏文物时间跨度长,种类跨度广,数量多,质量精,涉及到这么多历史知识,不能随意。镇馆之宝的资料很多我都提前查阅了资料记录下来,以便到时候看的仔细,但尽管做了这么多功课,也都不能一一记录下来,参观的时候边走边找边看边拍,尽自己所能记录,回到家后根据拍摄记录再次上网翻阅资料整理。这一套流程下来,感觉收获颇丰。时间有限,仅一个历史馆就看了一上午。此行原本还有两个重点馆想参观的,一个珍宝馆一个民国馆当天都没有开放,就此作罢。
以下是百度搜到的介绍南博资料: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8:50准时到达南博门口,因为来的早排队人不多,所以直接在一进院门正对的历史馆门口排队,如果人多可以从进入大门后左手边(西面)的艺术馆进入,相对排队人少点。

恐龙厅门口的海百合化石:海百合生长于寒武纪,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
朝墩头遗址:新石器时代和周代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经历了早、晚两个时期。早期陶器以红陶为主,器形有鸭嘴形足鼎、壶、圈足豆等,还有石斧、石锛、石铲及玉雕饰品,时代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并延续至良渚文化中期。晚期陶器以灰陶为主。
周代文化遗存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并有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主要器形有鼎、釜、盆、盘、豆,印纹硬陶罐、瓿、原始瓷豆、碗等,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石铲、陶纺轮、陶网坠及铜镞等。

朝墩头遗址出土的各类玉制品

朝墩头遗址玉人像

红陶盆

烧水的陶壶和灰陶罐

青铜牺觥:西周时期的酒器,牺是古代一种犀牛,觥就是酒杯。

春秋时期代表权利象征的青铜鸠仗,由杖首、杖身和杖镦三部分组成,杖首和杖镦均中空,用于固定木质杖身,但由于杖身出土时已腐朽,就剩下首尾两端。

青铜云纹虎钮錞于:在1984年镇江市丹徒区北山顶春秋晚期墓出土的。是我国最早的有盘虎钮錞于,也是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中特有的器物。墓中共出土大小錞于共三件。在它出土时,腹内还有一件丁宁和石桴,錞于是古代一种军阵乐器,与鼓相配使用,指挥军队进退,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金,在江南地区指的就是錞于。錞于始于春秋,盛行于战国和西汉前期,多出土于长江流域以及华南、西南地区。

郢爰(yingyuan):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称量货币,也是中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其含金量在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到99%。使用的时候可以切割成块分开使用



复原模型,“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黄肠”指去皮后的柏木,木色淡黄而得名。“题凑”就是棺椁的结构,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

西汉的金缕玉衣,由金丝穿缀玉片而成,一件玉衣需要的玉片通常达几千片,金丝几千克。缕就是穿玉片的丝,根据皇帝、王后,公主等等等级不同使用金银铜不同的丝线。

玉棺盖

玉棺盖

西汉的铜编种

西汉时期,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由纯金打造,足足有18斤重,含金量高达99%。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要的一件,被称为“镇护之宝”豹身上的斑纹应该是铸成后再捶击上去的,这种制造方法至今仍为孤例。

西晋青釉瓷神兽尊,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6厘米,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西晋青釉神兽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

青瓷鸟兽人物堆塑罐

六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幅魏晋人物画像。以嵇康、阮籍为首。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广陵散》曲著称,广陵绝唱,尽诉千年文人风骨。而在“七贤”之外,画中还有一人,他就是春秋时期的荣启期,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成语“知足常乐”由他而来。这一幅的人物从左至右: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四人占一幅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占另一幅

唐三彩

唐三彩双鱼瓶。
瓶通体成鱼形,鱼口即壶口,壶口有圆盖。壶腹上部有一横线,是鱼头与鱼身的分界线。腹部正中有一竖线,是左右两条鱼身的分界线。鱼的双脊即为双系,有小孔可以系绳。鱼目、鱼鳞刻画浮雕十分逼真并以黄、绿、褐三色相间浸润,呈现出非常美丽的彩色釉,无论从哪一角度观赏均可看到两尾刚刚从绿色湖波中跃上岸,鳞光闪闪水珠欲滴。

侧面看也是两条鱼



唐朝的女子是不是非常的时髦

这个女俑,刚做完头发,手里挎着一个包,估计是要去逛街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玉哀册、谥册:帝王随葬之册,汉唐间一般写作“策”,分为“哀策”和“谥策”两种。哀策其文字的重点在于称述逝者功德、表达哀慕之情;谥册的核心则在于记录对于墓主一生最基本的评价——庙号、谥号。



南唐二陵(即烈祖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中主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出土的伶人俑,服饰是唐代盛行的胡服,说明南唐还保留了唐代的一些时代风格。扭腰摆胯的姿态可以看出他跳的是当时流行的胡腾舞。这件俑是众多人佣中的精品,代表着中国南唐陶俑艺术的较高水平。

吕师孟墓出土 缠枝花果金腰带饰

吕师孟墓出土 “闻宣造”如意云纹金盘·元

实行责任制的明城墙墙砖,每块转身上都刻有工匠的名字。

央视《国家宝藏》中出现的明(永乐)大报恩寺琉璃拱门,1958年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琉璃窑旧址,是用出土的琉璃复建的,拱门顶端高举着神态威武的金翅大鹏鸟,两侧对称分布着龙女、摩羯、狮羊立兽、白象王等神像、神兽。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由朱棣设计,极尽奢华。塔高9层,高达78米,除主体为砖砌,以及塔顶的木结构外,其余建筑构件皆为琉璃。

这是一组清朝的泥塑昆曲人物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个青铜灶咋看咋像小朋友过家家的玩具

南京博物院西面同侧的原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南京博物院西面同侧的原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南京博物院西面同侧的原南京国民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