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古代官员的摇篮,明清一半官员都出自这座江南考场。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朝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江南贡院从建成至晚清废除科举期间为国家输送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

江南贡院(北院,也是科举考试博物馆)

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叫做解元,会元,状元。如果一路都高中就是连中三元

建在地下的科举考试博物馆

我们所在的科举考试博物馆头顶上就是曾经的号舍

状元的卷子

从地下的博物馆出来抬眼就能看到曾经的号舍

名远楼的东西两侧分布着号舍,是古代科考期间考生们食宿考试的场所,不过一平方米多的空间中只有一块考试桌板,晚上桌板拆下来和凳板拼在一起蜷缩起来睡觉。江南乡试九天六夜,期间不允许外出,吃住考试都在狭小的空间里,如果要上厕所挂出恭的牌子,专人带着去上厕所,但是回来后卷子上就会盖一个黑色的戳,俗称屎戳子,考官看到这种卷子觉得晦气就不会给打高分,所以考生们都是在这一平方米内解决如厕问题,想像一下江南这么热的地方,这么巨大的一个露天茅厕,那味道得有多酸爽。不少考生甚至因为恶劣环境而病倒丧命,通过这三场考试的才有机会成为举人进一步参加会试、殿试。这制度和环境可是比如今的高考难度大多了。

名远楼高三层,三重飞檐四方结构。在科举考试期间,就是发布考试号令以及监考的场地。

阙字号,类似于现在的考场号,每个号舍对应座位号

对号入座因此得名

号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