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海的第一天,我背着相机游走在塔尔寺金塔和经堂之中。转经轮一圈又一圈地旋转着,关于藏文化的一点一滴悄悄刻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对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天我来到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青藏高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也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多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辛勤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博物院有南北两个展馆,从书法、医药、民俗、历史、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等方面全面展示藏文化。

进入博物院第一件事就是换装。在我换上藏服的一瞬间,才真正开始沉浸式体验藏文化的方方面面。

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展馆的镇馆之宝,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长达618米宽2.5米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整幅画面占据了整个南馆的4层,达1500多平方米,重量达1000多公斤,上面绘制唐卡图案700多幅,上下两边的堆绣图案达3000多种,由来自青、藏、甘、川、滇五省区400多位顶级画师经过四年多的精心创作,历时27年创作完成。

27年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几乎是1/3的生命,而在这里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心中信仰的执着,都展示在了这幅巨幅长卷画里。行走在这巨幅长卷画里,感觉自己特别渺小。

在《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展厅里,陈列了简牍文字、经书等超多史料,让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充满了厚度。

藏语为托佳,可译为“天降石”或“陨石”,藏族人民把其看作具有神圣意义的青铜物或灵验的护身符而不离身。

金孔雀镶嵌绿松石,纹路和造型都非常精美

吐蕃时期的玻璃瓶,通体碧绿,颜色非常漂亮

镇馆之宝之一,绿松石嵌金马鞍,精致的线条,至今依旧金光闪闪

吐蕃时期的红地团窠对鸟纹锦袍

在藏族服饰大厅里,我看到了多种多样的藏服款式。因为地域、官阶和功能的区别,藏服会有明显差异。展厅展出了安多服饰、康巴服饰、卫藏服饰、僧侣服饰四大类,超过90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在藏区素有“卫藏服饰细腻、康巴服饰粗犷、安多服饰繁复”的说法,这里有了完美的体现。

如果说在博物馆只是为了欣赏价值 连城 的珍贵藏品,那么花上2小时体验唐卡绘制和品尝地道藏餐,则让我跟藏文化来了一次直接又亲密的互动。体验唐卡应该是我这趟博物院之行里最深的记忆了。虽然不专业,但当我拿起画笔的那一刻,也能感受到这古老技艺的魅力。

每个人心中对色彩的理解都不一样,手法和描绘跟专业画师没法比,但认真作画的人总归是美的

藏餐按位份购买供应,每份里面有手抓羊肉、羊肠、糌粑、酥油茶、酸奶、葡萄干饭和青菜水果,虽然简单但不出博物院就可以体验多种藏式美食,快捷方便也美味。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经二路36号(生物园广场)

🎫门票:北馆免费,南馆60元

⌛️开放:9点到18点,17点停止入场

📸建议:游览半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