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李子坝站,有个轻轨穿楼的网红打卡地,其实离它不远处,还有一个网红打卡地,那是一座极具辨识度的小楼,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小黄楼。可能小黄楼的名气没有轻轨穿楼那么红、那么火,但只要你瞅了一瞅,瞬间立马眼睛一亮,它的醒目的明黄色、独特的三角形建筑形制、以及中流砥柱般的身影,与周边地貌地势完美结合,让每一个一不小心撞见它的人,都会忍不住想与它亲密接触,合影留念。

这座小黄楼,位于三层马路入口处,准确地说,是李子坝正街与嘉陵新路的转角交叉处,外墙采用燕窝泥拉毛,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代表,整座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亮黄的墙体、狭长的楼身、斜顶还盖着小青瓦,好像一把未开刃的长刀,将李子坝正街与三层马路硬生生劈开后嵌在了那里,有点形似上海的网红大楼武康大楼。

只要你亲自来到这栋小黄楼旁,你就会发现,这里简直是个天然摄影棚,只要以它为背景,简单的走路都进化为行为艺术,你的一举一动在内敛的黄色里被放大,你的身影靓姿,在几何门窗的加持下得以升华,这座小黄楼也太好出片了!

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黄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屋顶还盖着小青瓦,外墙采用燕窝泥拉毛,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代表,究竟何人所建,曾为何人所住,以及其它具体的历史信息,没有历史资料明证,可信度较高的说法是小黄楼原名“觉庐”,始建于1944年,用途一直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一说是抗战时期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的住所,二说曾是驻华美军工作人员的住所,三说是抗战时期交通银行办事处营业部旧址。新中国成立后,昔日的“觉庐”变成了普通的重庆市民住宅,一直到李子坝这片区域大规模更新、改造,这座历史老楼便被腾空,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小黄楼是沿着三层马路而建的,如果你体力还行,建议你从小黄楼开始,沿着三层马路爬坡,这是一条真正有三层路面的立体马路,地形地势很重庆!这条马路一头连着李子坝正街,一头连着鹅岭二厂,是一条小众的网红徒步线路,也是一条网红自驾线路,沿途有抗战历史文化遗迹、当地居民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以及博物馆、展览馆、旧居等老建筑,看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