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坊十三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临夏古称河州,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
路牌
从唐朝,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
八坊十三巷全览
城角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巷口东北部,细巷西北部,属“格底目”教派,俗称“老教”。是临夏州较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临夏市八坊十二寺之列。
因地处小西关路,又称小西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约1465年—1487年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建有礼拜大殿、唤礼楼、净水堂、住房等建筑物。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中国古典“五转七”式建筑,唤礼楼为二层四角亭式,均为砖木结构。
民国17年(1928年),毁于兵燹(xian)。1930年信教群众捐资依样复建。大殿仍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中国古典“五转七”式建筑,唤礼楼为木制结构,雕梁画栋、斗拱架彩、规模宏大,正门为“三开旋式”,建筑艺术上称之为“二仙盘道”。1944—1946年再次重建唤礼楼,为木制结构五层六角飞檐翘角式建筑,赋有雕梁画栋,彩饰丰富华丽,遍布砖木雕作。建有供人上下的两面楼梯称“二郎担山“,壮观宏伟,隽秀挺拔。 历经多年的不断修葺和扩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华丽更胜前时。成三进院落:礼拜殿院、学房院、后院,占地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重建后的礼拜大殿为中国古典式“五转七”式建筑,由前卷、正殿两部分组成,均为砖木结构。礼拜大殿正南方建有五层六面飞檐翘角式唤礼楼,底层为正门,楼身高达27米,临街矗立,隽秀玲珑,高耸轻巧。
清真城角寺
来,坐马车。
哦,不拼车。
八坊十三巷
八坊民俗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称“大公馆”,位于大旮巷80号,原为马占鳌之孙、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人称“三少军”的私邸。至1928年,大公馆形成了占地十分宽阔的三进或四进式四合院。内中,正院四座,院中套院,院院相通,亭台楼阁,曲径回廊。
正院之外,尚有占地宽广的后院、南院、车院、花园及库房,与正院相连。后院储存军用品,南院为车马院,整个建筑群四周均有高大围墙及哨楼,兼具军事防御功能。建筑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回族砖雕、汉族木雕、藏族彩绘等众多地方特色建筑文化,代表了临夏地区建筑极致水平。
“大公馆”几经战火和人为损毁,现仅存三少君府部分建筑,不足原有建筑十分之一。修缮后的80号大院其建筑主要由包括正房(北房)、东西耳楼、东西厢房、厅堂、游廊、花园构成。整体装饰为砖雕和木雕,青砖的古朴典雅,木雕的雍容华贵,象征着回汉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
八坊民俗馆
这玩意儿(摇爆米花),全国都有吗
东公馆是民国时期临夏大户人家的私宅,于1938年动工修建,1945年建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民解放军接管,王震大军进军青海前,司令部曾驻此。
东公馆的历史
临夏美食
甘蔗冰糖
铁/家/寺
大西关清真寺
西关路车太多,找了一圈,最后把车停在红园新村路。
夏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