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法门寺才知道舍利塔只有在节假日和初一、十五等才开放,很遗憾今天是周一,攻略是多么重要呀!我们昨天是可以参加这个一日游的。

到了法门寺已是中午时分,先吃斋饭,米饭素菜青汤各一碗,没什么味道。好大 一片就餐地点,看来这是参观法门寺的节目之一呀。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博物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今天重点参观了老寺院的真身宝塔和博物馆{珍宝馆}。

真身宝塔因塔下藏有佛祖真身舍利而得名,唐代建四级木塔,明代改建砖塔。1981年明塔的一半崩塌,剩下半壁残塔。1988年按坍塌前的明塔实测图施工复原,以钢筋水泥为骨架,青砖砌色而成。形状与明塔相同,八卦定向,十三级,四十七米高,雄伟壮观。重修前发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其地宫, 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有造型精美,制作工整的金银器皿121件(组)及法器、佛像、宝函、生活用具、丝绸等,其中四枚佛指舍利被誉为稀世之宝,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批珍贵文物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科学价值。

没修复前的 塔

来到法门寺博物馆,共3个展室,中间那个展室上写着珍宝馆,其实参观后感觉博物馆就是珍宝馆,叫法不同而已。展出文物160多件,全部是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为唐皇室文物精华的集群性陈列。进到博物馆内首先看见的是真身宝塔的宝顶。

先跟着法门寺的讲解员参观两侧的展室。里面的宝贝真是精美绝伦呀!特别是八重宝函共有八重,大小不同,层层相套,依次揭开,光芒眩目。八重宝函自外而内依次为:第八重,银棱顶檀香木宝函。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只精致的黑漆木函,呈正方体,长、宽、高皆为30厘米,雕花银棱,通体以极珍贵的檀香木制成,内壁漆以黑漆,乌黑发亮。所谓顶,就是函盖上棱呈斜面的函。此木函在被发现时已严重朽坏了。第七重,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第六重,素面顶银宝函。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宝函。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顶宝函。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当开启至最内层,即见第一重宝函,名为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顶飞檐高翘,金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11厘米高。每重盒子各有不同,却各有精美之处,只是靓瞎了眼睛呀!

鎏金双蛾纹银熏球直径12.8厘米,链长245厘米,重547克,迄今为止是唐银熏球存世品中最大的一件。银熏球的设计机巧,可分为上下对拿两个半球,内有一个钵状香盂及内、外两个平衡环,当球体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保持不变,于是得以一直保持平衡状态。

双轮十二环金花银锡杖是于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被誉为“锡杖之王”,堪称稀世珍宝。法门寺地宫一共出土三枚锡杖,以此件锡杖最为引人注目。锡杖又称“声杖”或“鸣杖”,本是僧人修行、游方时常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显教以锡杖为乞食、驱虫之用;密教则视锡杖为佛菩萨内证本誓之标示物。双轮十二环金花银锡杖杖身长约1.96米,杖首由垂直相交的两个银丝桃形轮组成,轮四面套雕金花金环12枚,轮顶呈仰莲流云束腰双层座,座上镶嵌智慧珠一枚,修长的杖身饰以鎏金纹,一周凸起的仰莲瓣下錾刻12个栩栩如生的缘觉僧。

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当是于今所知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这套茶具由茶盒、茶罗子、茶碾子、茶笼子、盐台、风炉组成。这个就是茶碾子。

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余件。

听到后来感觉这个法门寺的讲解员有商业引导行为,且距离导游给的上车时间不多了,中间那个展室还没看呢,便脱离讲解自己将3个展厅又看了一遍。哎,习惯自由行的人跟团真是难受。自己看才是最走心的,事先做好攻课,再下载讲解现场对照听,收获更大,在自己喜欢或重点展品前多欣赏一会,甚至走完后再回到那些让自己心动的展品前静静再看一遍,才是我最喜欢的游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