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 的布局构造很简单,蜿蜒而过的渠江把城市一分为二。一边是 新城 ,一边是老城,虽然只是隔了一座明月大桥的距离,但其中的氛围感与生活节奏则是完全不一样,老城大致就是马家巷子、蔡家巷、 和平 街一带,这里是我走街串巷时发现的惊喜。
沿着明月大桥走到老城时远远便能被依山而建的建筑所震撼, 从江 边往山上,马路错落有致,车行道、人行道、散步道、上山道,出现在同一平面画面中,脑子里的第一反应,这不就是“山城”吗?这些房屋保持着老城的市井生活,节奏慢,但让人想藏身其中。
这一片的各个街巷,都是在“山城”里弯弯绕绕不可直来直往,青石板桥延伸到坡的上面就是文庙,门口的 石台 阶上坐着正在等孩子下课的父母,以及遛弯到此的大爷。
文庙是 渠县 一定不能错过的地方,几乎可以说整座 渠县 的历史都和它有着关系。
漫步 渠县 文庙就如同踏进了历史文化的长廊,在这里能追溯过去千年的芳华,感受宁静如诗的魅力。
这座始建于宋朝,重建于清朝的儒学古建筑群曾几经波折与变迁,如今还能让我有幸近距离去感受,真的的实属不易。
文庙的建筑结构依山取势,是三进四合院的院落式建筑,文庙正中间的棂星门是难得一见的五间六柱石牌坊,保存完整,
再沿着台阶往上走就能看见大成殿,这文庙的制高点,也是最值得参观的地方,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明间顶施藻井,两重檐硬山式,搭配马头山墙和绿色琉璃瓦,相当美观独特。翻看民国《 渠县 志》记棂星门“雕刻精美,绝川中未曾有之”,誉为“蜀中牌坊之首”。
早上的时候来,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刚好就能听见对面孩童的朗朗书声,此刻好应景。
除了文庙,沿街道往渠江边走,是我在来之前特别标注过的刘氏竹编!作为 中国 竹编艺术之乡,刘氏竹编靠着自身独树一帜的编织方法成为了 渠县 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来拜访这里是因为多年前我曾在电视上无意间看过这道传统美术,当时只是通过电视便觉得它的竹编工艺肯定相当复杂。当我此刻真正站在这些竹编面前才知道它的神奇。
虽然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但在城坝賨人国出土的陶器上,便发现印有大量的竹编痕迹,因此可以确定 渠县 竹编至少拥有2300年的历史。
我说 渠县 竹编神奇是因为在我原本的认知里,竹子最多就是编织箩筐等生活必需品,但老板娘告诉说:刘氏竹编工艺技艺复杂,且工序繁多,从砍伐竹子到制作出成品需要经过至少30多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精细严密,以此技艺编织一件工艺品,少则数天,多则数月,而一些收藏级别的,更是要数年时间。
特别是那些竹编字画,双面竹丝编,传承者以竹作画,用一双巧手编织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透过光线的折射,展现出魔术般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