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龙江大桥离和顺古镇就不远了,这个季节腾冲是旅游旺季,古镇的住宿提前半个月就预定了,和顺古镇芯房客栈,古镇的正门是不让车进去的,停车场离古镇还有一公里,提前和老板联系,按照他给的导航位置安宁幼儿园,我们沿着116乡道走到了后门,老板已经在那等着我们。
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中天寺
财神殿,是过去和顺去缅甸谋生的“出门人”祈祷好运的地方。
古镇的道路弯曲狭窄,在老板的带领下,我们慢慢前行,经过财神殿
与江南的古镇不同,和顺古镇是建在山坡上的,它的街道是由大量的上坡和下坡串连而成,在这狭窄的街道上行驶,错车是极难的,很幸运,我们一直通畅到停车场。
停车场就在客栈的对面马路旁,20元/车/晚,收费便宜,也方便我们。
从这个门楼上去左边一个巷子就到了
古镇上客栈很多,和顺古镇芯房客栈在镇子的中心位置,酒店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开的,两层楼,布置的干净整洁,性价比极高,老板给我们推荐了吃饭的地方,也给我们讲解了古镇的景点
客栈往上走就是弯楼子,往下走右拐就是寸氏祠堂,双虹桥等景点
弯楼子
弯楼子为一处精致的古民居,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故当地人称之为“弯楼子”。 “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庭代称,现将其辟为“民居博物馆”。
在老板的推荐下找到用餐地,不知道是饿了还是味道好,大家吃的特别享受。
对这个特别钟爱,来了两份
中午的街面人不多,吃过午饭我们便在古镇上开始溜达,天祥哥首先打卡,要给家里的亲人报备行踪,是不是所有出门在外的人的榜样😊
和很多古镇一样,这里也遍布小店和客栈,但并不过分商业化,走在巷子里你听不到嘈杂的音乐,看不到拥挤的人群,古镇依然有本地人在生活,有学校,有医疗所,有新有旧,相互碰撞。
古镇建筑风格独特,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既有中原建筑的古朴,又有云南边陲的民族特色
尹家巷
斑驳的砖墙,流淌着时光的记忆。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宁静的世界。
百年老字号酒馆,你可以感受到这里文化的独特魅力
和顺古镇,是著名的侨乡,更曾是茶马古道重镇、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这里的老巷子中充满着质朴的店铺和丰富的抗战历史展品,仿佛从这里走过,所有人都能清晰地回望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
历史的厚重
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相传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众建修,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桥下鹅鸭戏水,一派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
和顺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和历史,更在于它的自然风光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雄伟的山峦、碧绿的田野、缤纷的花园,以及那宁静的湖泊。
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
沿着小河,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这就是和顺独有的洗衣亭。这些长方形的亭子都有瓦屋顶,有悬山顶、硬山顶、歇山顶。
在一片荷池中的雨洲亭是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如果从正门进来经过秋农路便是雨洲亭、贞节牌坊和双虹桥了。
和顺历史上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后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2年之后,陆续得到恢复。和顺牌坊分为百岁坊、文化坊、节孝坊三类
和顺顺和牌坊建于2001年,是和顺标志性建筑。中国人都喜欢和、顺两个字,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
和顺古镇中的牌坊是旧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百岁坊
如果从古镇大门进入,经过双虹桥,正对着的便是和顺图书馆,这是全国建馆历史最长、藏书最丰富的乡村级图书馆,也是古镇的一颗文化瑰宝。
图书馆为一幢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其一侧为文昌阁。文昌宫是和顺教育的摇篮,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这里开办两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
图书馆旁边有一条商业街,临河的房子并排分布,小桥流水青砖石板的样子像极了江南水乡,这里便是和顺小巷。凭门票进入。
和顺小巷有一个大马帮博物馆,记载着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
博物馆用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老的马帮文化、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以及那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
”三尺白布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就是皮影戏。皮影艺术馆收藏的民国和解放初期制作并表演过的皮影靠子,属于文物级皮影,存世稀少,极为珍贵。
这里还有全国最小造纸厂,提供古法造纸体验,有兴趣的可以体验一下。
这里还产仅次于著名的安徽宣纸的腾冲宣纸。
小巷内最真实的文物古迹应数总兵府,这是清末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府邸。
总兵府建于光绪末年,木质结构的建筑,镂空雕刻非常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座总兵府原来是在腾冲市区,2006年才被景区开发商柏联集团搬到和顺来的,现更名为柏联酒店。
和顺小巷沿古镇三合河而建,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与和顺湿地、田园、荷塘毗邻
行走在这山水间,就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隧道。
通过水上印象人们可以“事农、赏荷、观鸟、荡舟”,在田园野趣和人文场景融合交织中,体验和顺自然生态之美。
和顺小巷是一个新概念博物馆,是腾越文化、和顺文化的缩影,展现一幅缤纷的历史人文画卷。
在和顺古镇,宗祠文化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明洪武年间,大明军队平定云南后,五姓始祖便以军职屯守腾冲,定居和顺古镇。
此后又有其他姓氏迁入,至清代开始兴建宗祠,一隅之地,先后兴建了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个宗祠。
寸氏宗祠是八姓宗祠里修建时间最早的一座。寸氏宗祠从清嘉庆十年(1806)开始修建,直到二十年后的道光六年(1827)才完工,后来又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修了极具特色的新大门。
唯独寸氏宗祠大门与众不同,拥有三道罗马式圆拱门,每道门上各有一个刻有浮雕的三角形如意顶,标新立异,中外合璧。
刘氏是和顺古镇的第二大姓,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外加重檐牌坊大门,门前建有荷花池,上设双孔石拱桥。正殿中供奉祖先的神龛据说为全国最大。
李氏宗祠是八姓宗祠中修建时间最晚的一座,于民国九年(1920)动工,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大门落城,历时二十年。整座宗祠依陡峭山体分上、中、下三台而建,李氏家族在当时名人辈出,有当时云南都督蔡锷秘书长李曰垓、哲学家李生萱等。
艾思奇纪念馆,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在这里,你可以走入名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智慧和才情。
洗衣亭则凸显出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情趣,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等待着你去发现
我们的游玩很随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点,随便逛吧。
在去千手观音古树群的时候经过张氏宗祠,尹氏宗祠,妹夫要去看了自家的宗祠,我们没去。
张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民国十七年(1928)完工,历时四十八年。整体格局为四合院,大门紧闭,听说目前未对外开放。
古树群在镇子的西面,想看到那种阳光透过树枝洒向地面的光影,必须赶在太阳下山前到达。
我一马当先,沿着一路的标识牌,边走边跑
沿着这条石头铺成的小道上去就是了
千手观音古树群由七棵古樟树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线排列,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开,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庄重而神秘。
璐已经累的瘫坐在地上
太阳已经西下了,一点点余光从树枝里滑过
石板路,古树群,虽规模不大,在太阳余光的映衬下,也有着神秘的美感。
在回来的路上,邵哥已经把晚餐安排妥帖了
已经记不起这一锅这叫什么了,老板说给我们安排的都是地方特色
对镜头,端起酒杯,迎来了夜幕的降临。
和顺的夜,街面上行人不多,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都会显得格外清脆。
初冬极边,明月当空,走进翡翠大王故居
无论是房屋的结构还是店内各种翡翠玉器的陈列都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路边的酒吧还不成气候,也就少了那份喧嚣和嘈杂
偶尔,空中会有舒缓的音乐流动,四方纱帘,立于夜幕,端坐其中,随心而鸣,
你不得不跟着歌声的旋律慢下脚步
歌声融入清冷的夜色,有的只是人间烟火……
留身影
这样的黑夜,灯光柔和,夜风微凉。
从双虹桥走过,如徜徉人间漫天星辰 ,伴随着古镇悠久的历史,伸向远处。
灯光点亮了古树,古树升华了夜色。
没有商业气息的纷扰,最适合妥帖安放身心,在清浅的夜色里遇见纯粹的自己。
灯火摇曳处,和顺牌坊在明暗交替的当下愈加深沉,带着从历史中走来的厚重文化。
我们来古镇没有从大门进入,夜色中缓缓踱步至此,古树灯影,宁静安详,韵味满街,安暖自若。
这是一条弯曲的坡路,难得有行人,在曲幽的巷子里游走,途径任何一处大宅,它都有可能是书香门第。
和顺古镇,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在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回到住处夜已深,那种世外桃源的宁静与和谐,会让你酣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