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到“舍北几株桑,晚蚕食亦足”,蚕桑中藏着太多诗情画意。那么,蚕丝如何变绮罗?答案就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

当我看完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后,我便对震泽的蚕桑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抵达震泽后,便将这里定为行程中的第一个目的地。

震泽作为中国丝绸名镇,是吴江蚕桑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集农业示范、蚕桑科研、文化科普和生态旅游为一体)便是震泽蚕桑文化的一个缩影。

由4000平方米文化展厅与2000亩优质桑园构成的一个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犹如一个由内而外的综合性博物馆。

跨越时间和空间,从起源到发展,从传承到创新,由浅入深,奇妙桑蚕世界的大门也由此打开。

通过展厅内一系列图文、视频资料和实物,游人在这里不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蚕宝宝的一生,还能现场体验养蚕、择茧、缫丝、剥棉、制被、刺绣等传统工艺,以及参与茧花手作、扎染拓染等各类活动。

但我最难忘的,还是对“蚕宝宝”一生的窥见。

从一粒蚕卵到破壳成为一龄蚕、随后是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至五龄蚕。这其中的过程前后差不多28天,几乎都集中在五月份,即传统的“蚕月”。

五一假期将至,喜欢蚕宝宝们的亲子游可不要错过“蚕月”对桑蚕的探寻哦。

值得一提的是,从春蚕、夏蚕到秋蚕,从桑园维护到缫丝打绵,从一件件生丝到各种琳琅满目的丝绸制品,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尽可能地让你看到全部。

同时,园区还设有下午茶、采桑、采青豆、吃野火饭、烧烤等户外项目。这是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非常好玩的一个户外项目体验,也是另一个让我难忘的地方。

我从园区的一瓶桑果酱、桑葚汽水,从江村饭店(就在园区边上)的一杯桑叶茶水、一盘“桑叶天妇罗”就可看出,震泽人的生活既取自蚕桑,用之蚕桑,也不断创新于蚕桑。

而吃野火饭,也是反应了当下人们对沃野田畴的一种向往。有趣的是,这顿野火饭得自己动手。从采青豆、剥青豆到生火煮饭,处处体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亦如震泽人的今日之富足正是昨日种桑养蚕而得。

但震泽人的生活也并非完全的种桑养蚕的富有传统,他们在闲暇之余也会散发着江南生活的小情调。

像我们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吃野火饭的时候,也并非认知中的农家菜之朴素。在这千亩桑田深处,也可以法式浪漫一下子。

闻着风中的蔷薇花香,在面包上涂着新鲜桑果酱,红酒被桑葚汽水所替代,吃着园子里种得蔬果,炭烤鲜虾和牛排,每一个举止无一不在说明震泽人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对甜蜜假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