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陵位于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明孝陵的东侧,依山而建,坐拥青嶂,主要建筑有主要建筑有博爱坊、陵门、石阶、碑亭、祭堂等。


480米的墓道两边种的是雪松,这是南京的市树。四季常青的雪松也是代表了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孙中山在任时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为了纪念他将先生逝世的日子,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陵们是中山陵真正的大门,“天下为公”是中山先生的思想,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山先生是1925年在北京逝世,遗体放了四年,1929年才沿津浦铁路从北平运到浦口火车站,就是朱自清《背影》里和老父亲分别时的车站后,再由浦口码头渡江到中山码头,最终运送至此,进行奉安大典。中山先生的墓碑高8.1宽4米。


无字碑碑后无字,先生的生平功过无法用一篇墓志铭概括,只好空着有后人评说。
穿过陵园正门就看到了392级台阶,代表当时3亿9千2百万人口,还代表三民主义,九州华夏两个组织的合作。

台阶从下往上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一路向上攀登
台阶中段放着一口大鼎是奉安大典南京政府捐给中山陵的,上面的一个流弹炸的坑也见证了曾今日军的侵华战争。这片地也是诸葛亮和毛爷爷口中的虎踞龙盘之地,不愧是风水宝地。

从往下望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下是一片坦途。
1929年5月10日下午3时,迎榇宣传列车从南京浦口出发,途经滁州、蚌埠、徐州、兖州、泰安、济南、德州、沧州、天津等地,均作较长的时间停留,于5月21日下午6时抵达北京。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平运往南京,当时就在如今的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制的紫铜棺。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后,于6月1日开始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祭堂
祭堂内有汉白玉坐像,后面有一道门,就是墓门,墓室不对外开放。设计师吕彦直,35岁建好中山陵后就肝癌症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