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 县衙,始建于北魏,现存布局保存了明清两代的规制,绵延千百年的朝代更迭,留下了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后世誉为“ 平遥 县衙,古衙之最”。这里近20副楹联结合各门、堂、宅等功能与建筑特色,从为政为官角度推心说事,表达了古之贤吏的所悟所感,耐人寻味。

走进大门,就进入县衙的第一进院落,据说是当年政府收取赋税钱粮的地方,院落的尽头就是进入县衙大门后要过的第二道门——仪门,走过仪门就进入了县衙的第二进院落,也就是六部房,分别对应朝廷的六个部门,而院落尽头有一座很有气势的建筑,这就是大堂。 大堂也叫公堂、正堂,这里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它是整个县衙中的主要建筑物,提名亲民堂。穿过大堂就是二堂、内宅、牢狱等,让我们看到了古时县衙的实景。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始建年代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楼下正房是典型的北方建筑窑洞,冬暖夏凉,是知县吃饭的餐厅。

平遥 古县 衙不愧是古衙之最,瓦是青灰色的,砖是青灰色的,石板路也是青灰色的,甚至瓦棱里的草也是青灰色的,清淡的阳光洒下来,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自然,古朴,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县衙还有一个最大特色就是每天在亲民堂有县太爷升堂断案表演,工作人员身着古装表演各种历史故事改编的短剧,俏皮、诙谐的语言不时引得现场游客开怀大笑,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