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是廊桥之乡,不输泰顺 ,今天我们要走乡串村,领略庆元最美的廊桥和最美的山村。
本来顺序是先到大济村的,结果开过头就先去了五大堡乡西洋村,好在路程不远,先看最美廊桥吧。今天天气很好,温度依然很高,山里空气的通透度很佳,一眼就看到在公路旁蓝天白云下白墙黑瓦的兰溪桥。在路边停车场,我们遇到了此行第一批坐大巴的团队游客,一群上海爷叔和老阿姨,可见兰溪桥的美名。
兰溪桥横跨松源溪,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系全国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全长48.12米,面阔 5 米,净跨36.8米,拱高9.8米,有廊屋19间。当心间屋面重檐歇山顶,南侧设一神龛,翼角发戗起翘,藻井彩绘双凤 朝阳 和八仙图案。廊屋两端立面设封火墙,引桥设踏跺,踏跺两侧构筑八字墙。
为避开人流,我们下到溪中卵石堆中观桥,从下往上看桥,气势更是雄伟,大跨度的张力在青山碧水映衬下,散发着遒劲的魅力。
桥边便是著名的西洋殿,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又名“松源殿”或“吴判府殿”,是 庆元 、龙泉、 景宁 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总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952.35平方米,久经千年风雨而不颓,照壁、门厅、戏台、中亭和正殿层层叠进,八字形照壁飞檐画栋,重檐歇山钟鼓楼雕梁翘角,正殿的梁、枋、牛腿、撑拱、雀替、斗栱等构件从微小见恢弘全貌,浓郁古朴的玄、赤、青、白四色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成就摄人心魂的美。
本想打探一下西洋村这个古怪名字的来历,结果一无所获,只得放弃。
回头转到号称进士村的大济,大济就在县城边不远,进入村子寻桥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额为“名山福地”的卢福神庙,原来此处是 浙江省唯一单纯纪念古代医学家扁鹊的庙宇,供奉的卢福神,即是扁鹊。卢福庙始建于元惠宗至元辛巳年(1341),迄今已有660年的历史,依地势而建,高底错落有致,风格古朴,气势宏伟,结构严谨,保存完整。据史料上记载:是大济吴氏先祖为纪念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而建的。扁鹊,原名秦越人,又称卢医,民间尊为卢福神。据说,神坛上的扁鹊卢医木像,他手足一如常人,能屈能伸,如遇庙会,大济村民便抬着卢医绕村游行,游行时卢医圣像不穿朝服,只穿青衣小帽,令人倍感亲切。后人因景仰这位神医,四时都有人前来拜祭,求医问药,非常灵验,因此八方来朝,香火鼎盛。在香案前还有一个处方号签筒,里面装有100支号码签。这100支签码,大部分都是用药处方,经专家、学者研究论证,确认这100多个处方用药分量适当、具有充分的医学道理。其中有6张无药处方,就是《史记》中记载的“六不治”症: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双门桥不大,却是全国有史料记载始建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桥之一,始建于1049年,明隆庆元年重修,1992年洪水中倒塌,同年12月11日按原貌重建。为编梁木拱廊桥,全长11.15米,宽4.5米,净跨10.2米,矢高5.2米。因大济吴氏始祖吴崇煦的两个儿子分别于宋天圣二年(1024年)和宋景佑元年(1034年)同登进士,时称“一门双进士”。族人为宣扬盛事,于 临清 桥两端各建一座木牌坊,取“双桂联坊”,形成一桥兼社庙连二坊“三者合一”,即“一门双进士”之寓意, 临清桥也改名为“双门桥”。
甫田桥在大济村尾,桥很小,全长16.50米,净跨9.50米,拱高4.20米,面阔4.40米,始建于宋,历经明万历、清顺治、 清道 光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建,也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之一。
从大济出来时间不早了,故而放弃原本打算去的盖竹村坤德桥,直接奔向举水乡月山村。途径岭头乡杨家庄村时驻车寻访护龙桥。与前面遇到的村子不同,此村较为破旧,黄泥土房斑驳失修,在村里遇到村民正在晾晒一种叫槐树花的菌菇,类似平菇,正是上市的时候,穿村而过的小溪正在挖掘整修之中,问起村民此后是否会更好一些,村民却大都摇头不语。
在村尾,见到了护龙桥,为简支木平梁廊桥,气势明显不如拱桥,特色不是很明显,此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长27.75米,净跨7米,高2.15米。
今日的终点是有“二里十桥”的美誉的举水乡月山村,古人诗云“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在携程预订的溪岸图民宿却带来了惊喜。民宿就在村中路旁,门头简洁也不大,开门进去却是艺术气息扑面而至,整体呈现清新简约的美式田园风,随处可见绿植点缀,浅色系的木质家具以及绘有花鸟鱼虫的装饰画让这里淡雅温馨。店主吴先生见我们是 嘉兴 人,连说好巧,他曾在 嘉兴 创业生活多年,后来才回乡经营这个民宿,妻子也是 嘉兴 人,至今哥哥还在 嘉兴 从事摄影工作,真是缘分呐!问起民宿的装饰,他说父亲是摄影师,影响了一家人从事艺术工作,民宿的照片、绘画和老相机等藏品均出自家人之手,真是不错。
入住休整一会,便步行探访廊桥。首先来到白云桥,桥不大,却倚山势而建,一头以巨石为基,一头高垒石块为踏,高耸在溪流之上,倒是不输气势。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为八字撑木纵梁廊桥,长8.34米、宽3.72米中心间重檐歇山顶,檐下设花格窗,内施斗八藻井。
桥的一头便是云泉寺,寺门楹联写着:“云飞有色长生画 泉涌无声永蕴”,禅寺院很小,也较破旧,但寺内的铁钟上铸的“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的字样却述说着420年的沧海桑田。
月山最有名的桥莫过于如龙和来凤了,为“举溪八景”中第一景,古诗云:“如龙来凤号两桥,重关交锁东溪腰。月心银汉垂青影,举水金波落绛绡。”
来凤桥建于 清道 光十八年(1838年),由石拱券、廊屋构成,拱跨15.5米,矢高5米,整个拱券呈半圆形,相当厚实稳重。廊屋全长30米,有廊屋11间,面阔三开间6米,当心间西南侧设神龛,桥面铺设块石,梁架上留有多处“文革”时期的墨迹。桥边遇到村民告诉我们,桥边的石台阶是初建时的原物,廊屋这些都是历代整修过的。
如龙桥应该是月山最美的桥,桥横卧于举溪之上,因其势与后山山脊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故得名“如龙桥”。始建于明初,现桥修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全长约28米,宽5米,设廊屋九间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此桥一改常见的对称形式,在东端建三重檐歇山顶钟楼,如龙首高昂,精美异常。桥中佛龛上额悬挂一木匾,上书“如龙桥”三个遒劲大字,相传为当年名士吴懋修的儿子、8岁神童吴之球所书。据说如龙桥雄伟壮观,全桥竟未用一枚钉子。
步蟾桥是月山村最壮观的桥,单孔石拱雄跨举溪,静静伫立在空旷的田野之中,此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民国六年(1917)重建。拱券半圆形,跨16.4米,矢高8米。廊屋长50.2米,18间,面阔5.2米,当心间和东西桥头各一间重檐歇山顶。当心间施八角藻井,内设神龛。
回程路上,看到了迄今为止最小的一座廊桥,孤零零在田野之中,这座袖珍廊桥叫做秆谷桥,是月山村现存的五座廊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