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博物馆的古汉台馆区,有一个《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室展陈了13块摩崖石刻,依时代顺序分别为: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简称《大开通》;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简称《石门颂》;汉《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简称《李君碑》;汉《杨淮、杨弼表记摩崖》,简称《杨淮表》;汉隶大字《“石虎”摩崖》;汉隶大字《“石门”摩崖》;汉隶大字《“衮雪”摩崖》;汉隶大字《“玉盆”摩崖》;曹魏《李苞通阁道摩崖》;北魏《石门铭》;南宋晏袤《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南宋《山河堰落成记》。其中:汉代石刻8块、曹魏石刻和北魏石刻各1块、南宋石刻3块,记述或赞颂褒斜道修治通塞历史的汉魏石刻5块,汉代的8块石刻为国内仅存,尤为珍稀。

这13块摩崖石刻,上至东汉,下迄南宋,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在书法界的地位更是无人撼动,被誉为“汉人极作”,学习书法“必修之古典”,是汉中市博物馆最厚重的藏品,也就是镇馆之宝,说它是国之瑰宝也毫不为过,1936年问世的中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封面字便出自此处。说到这13块摩崖石刻,必提石门。

石门是褒斜道南端的一段穿山隧道,长16米、高宽约4米,为东汉永平年间修筑,石门所处的山崖以石英岩、大理岩为主,质地非常坚硬,然而所建的隧道却是表面平整,没有斧凿痕迹,难以想象当时只用简单的工具,就开凿出这样的隧道?这一伟大的奇迹,历史没有详细记载,由此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随即被冠以很多“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条人工开凿的交通隧道、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岩石隧道、世界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石门隧道开通后,当时将开通过程以文字的形式镌刻于山崖之上,然后成了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圣地,纷纷在石门两壁和褒河两岸的崖壁上凿刻题字,这13块摩崖石刻就是从众多的摩崖石刻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极品。如今的石门隧道已经长眠于石门水库下80米的地方,不过!在石门栈道风景区还可以看到褒斜道石门段的遗址。

在这13块摩崖石刻中,《大开通》是石门摩崖石刻的“开山之作”,为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典型代表,这种书法风格,全国仅此一种,被誉为国宝级文物;最有名的当属《“衮雪”摩崖》,相传为魏王曹操所书,据说这是曹操留存于世的绝无仅有的手迹;还有代表古隶书中最早、最高水平的“汉三颂”之一的《石门颂》,被书法界公认为绝世珍品;《李苞通阁道摩崖》属极其少见的三国遗存,是研究三国蜀魏之战的实物资料;张良所书的《玉盆》、郑子真所书的《石虎》,描写了当时的褒谷风景,表达了一种抒怀之情;这些书法真迹毫无疑问地可以称作是一座蔚为壮观的艺术殿堂。

当站在十三品面前,举目仰视这古老的文字,眼前浮现的是当时“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咸夷石道,驷牡其骃,千载绝轨,百辆更新”的盛况,尽管历史如行云流水般绝尘而去,但历史又似乎未曾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