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是枣庄市辖区,地处鲁苏交界,东连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邻徐州市贾汪区,北接枣庄市峄城区,是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为枣庄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真正让这座古城名声大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台儿庄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台儿庄大捷、鲁南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展示了中国军队顽强的抵抗能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成为了抗战史上的精神转折,台儿庄也因此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外敌的象征。

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一座“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的运河名城,它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盛于明清,曾被清乾隆帝赐予“天下第一庄”称号。作为运河沿线的商贸枢纽,当时汇聚了来自晋商、徽商、浙商等各地的商旅,是跨漕渠连接南北交通的要道,也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节点,《峄县志》中有记载:台儿庄形成“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华商业画卷,足见当时兴盛之空前;得益于运河贸易的发达,居民通过经商、屯田等方式积累了不少财富,不仅自身生活无忧,还能慷慨分享物资,形成“居民饶给”的富足状态。

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使这座美丽的古城化为了废墟,90%的建筑荡然无存,被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国民政府曾在《中央日报》头版头条宣布要重建台儿庄古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成了镜花水月。一晃过了60多年,2008年4月8日古城重建项目开始启动,2010年5月1日古城正式开城试运营,2013年古城全面竣工并正式开放,由此,这座古城成为了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中国唯一因二战炮火毁坏后重建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也成为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全球第四座因战争或灾害被重建的古城。

尽管现在的台儿庄古城是一座新建“古城”,但这座古城利用战地记者的照片、老人们的记忆、国内外档案的资料以及保存下来的53处战争遗迹,采取“原空间、原风貌、原尺度”、“原来的材料、原有的工艺、原地的工匠”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历史原真性,还原了古城的原有丰彩。

曾经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已是山河锦绣、歌舞升平的景区,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的台儿庄,走进现实中看到的台儿庄,今昔对比,不由得慨叹: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