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关帝庙,由山西商人集资修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经乾隆、嘉庆年间扩建整修后,鼎盛时期曾占地20000m²。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的关帝庙庙会,也就是“关老爷磨刀日”,这里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各地商贾香客纷至沓来,上香祭拜关老爷,在各地经商的山西人也借此机会,集聚交流、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庙会还会请来戏班子唱3天大戏。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曾经很恢宏的庙宇,被一场侵略战争毁坏得支离破碎。
这还得从1938年3月23日说起:这一天台儿庄大战爆发,打了十多天,敌我双方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为便于指挥,国军第二集团军30军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指挥部,于3月30日从运河南岸迁至台儿庄古城的关帝庙内。4月初,日军侵占了台儿庄古城的四分之三,中国守军仅剩东南一隅。
这时,守城的官兵伤亡已近过半,紧要关头,守城主将池峰城毅然决然地下令:炸毁浮桥、堵死退路!抱定与台儿庄共存亡的决心,组织了57人敢死队,从关帝庙走出去夜袭日军阵地,指挥士兵与日军背水一战,经过一夜的苦战,—举夺回了失去的阵地,从而挽回了整个战局,为台儿庄大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段情节,在1986年上映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生动而震撼的呈现;其中,当敢死队队员在面对李宗仁悬赏的30块大洋时,回应道:“长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留着这点钱,等抗战胜利了,别忘了给咱们立块碑就行了。” 不禁让人泪目不已,敬仰万分。
台儿庄大战中,日军的狂轰滥炸,关帝庙也未幸免,庙内大部分建筑被毁,但紧挨大殿东侧的池峰城指挥部却安然无恙。古城启动重建之际,关帝庙在原址上也重新修复起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关帝庙为二进院格局,有山门、正殿、配殿、戏台、钟鼓楼、九龙壁、庙前广场、大门两侧的砖雕刻画等建筑组成,正殿门前有一副对联:“孔夫子关夫子万事两夫子,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很耐人寻味。我们去的时候,庙宇门前的合欢树,正开得艳丽,把这座饱经沧桑的庙宇,衬托得与众不同。
走过这座关帝庙,重温历史、铭记历史,我认为: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其实!这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