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枣庄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赏荷之余,不禁对荷花诸多的雅称,产生了兴趣。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自古以来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尤受青睐。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中,赋予了荷花很多雅称,这些雅称均源自于古诗词、古典文献及文化典故,如果按不同类型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4种:按生长习性划分的有:水芝、水华、水芸、水目、风荷、泽芝等;按气质形象划分的有:静客、静友、玉环、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等;按颜色特征划分的有:红蕖、白莲、碧荷、朱华、水旦、玉芝等,按花期形态划分的有:菡萏、芙蕖、翠钱、六月春、六月花神、荷叶罗裙等。
荷花的这些雅称在古诗词中运用很多也很广,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些雅称,风雅浪漫、别有意蕴的画面感。如:陈羽《夏日宴九华池赠主人》中的“池上凉台五月凉,百花开尽水芝香。”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白居易《孤山寺遇雨》中的“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曹植《公宴》中的“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王云凤《待隐园杂诗为邃庵先生作次韵 其二》中的“小池童子开泉眼,独坐矶头弄水华。”
又如:王昌龄《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夫之《雨余小步》中的“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马位《湘中弦》中的“水宫仙子湘江妃,芙蓉裳兮芰荷衣。”郭棻《迎薰亭侍宴》中的“百壶湛露圣人酒,十里香风君子花。”鹿虔扆《虞美人》中的“卷荷香淡浮烟渚,绿嫩擎新雨。”
再如:李商隐《赠荷花》中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中的“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王庭圭《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乱鸽湖山十绝句 其五》中的“奇峰削出青莲萼,远溜萦回碧玉环。”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中的“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陈造《马上见卖白莲者三首 其一》中的“淮乡六月春,嫣然担头见。”
这些林林总总的雅称,有的已经悄然淡出,有的依然喜闻乐见,从古诗词中,我们读到了雅称给到了荷花的一种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