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的微山岛上,有一座微山湖文化园,这座文化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普渡寺、张良墓和国际书法碑林。

1、普渡寺。普渡寺始建于宋代,曾是鲁南、苏北地区较大的庙宇,历经风雨、饱受苍桑到现代,整座庙宇已呈衰败景象,本世纪初修复重建后,香火渐旺;现在的普渡寺主要有:大雄宝殿、圆通殿、伽蓝殿、藏经楼、文殊殿与普贤殿等建筑组成;原先寺内有奇树“松抱槐”一景,现已不复存在,再也看不到了。

2、张良墓。张良墓主要有:汉阙、拜台、甬道、墓围、石仪、留侯祠等建筑组成,张良墓在全国各地不计其数,但正史中均未明确记载张良墓的确切位置,现存墓大多属民间传说或后人追建,真实性存疑,缺乏官方定论,而微山岛的张良墓通过部分考证认为是真墓,可信度较高主要基于五个方面:一是文献记载。南北朝的《魏书·地形志》、唐朝的《隋书·地理志》等文献,已把微山、留城、微子墓、张良墓当成历史名胜记载在册;二是封地之说。微山岛周边的微山湖水域下面,埋藏着一座名叫留城的古城,留城是张良的封地,张良曾预言留城要沉没,临终前命人造船,洪水来临时可以救下族人,张良死后葬于留城的最高处微山岛,也属合情合理;三是坟墓型制。张良墓高15m,直径约100m,下方上圆,为典型的汉墓型制;四是清代墓碑。张良墓前树有清康熙二年所立的石碑一块,主碑文“汉留侯张良墓”,其他碑文小字虽模糊难辩,但左上角仍可看出“此墓原有旧碑系嘉靖所立”的字样;五是后代守墓。张良墓的前面,是一个墓前村,附近住户大多姓张,自称是张良嫡系后人,世世代代在这里守着先人的陵墓,迄今已逾千年。微山岛的张良墓虽有部分文献史料支持,但仍属推测性质。

3、国际书法碑林。碑林位于微山湖文化园的东侧,整座碑林分别由门坊、碑廊、腰房、书画苑和翰韵斋等组成,碑林内容分为三部分:领导题贺篇、艺术名家篇和海外友人篇,收入作品累计306 幅,作者涉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作品中有马万祺、张廷发、马文瑞、王文元等领导,启功、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当代书画大师,以及乔羽、马季、方成、彦涵、力群、娄师白等艺术大师专门创作的作品,碑额为贺敬之先生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