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前行,不过数里,便可见一座石牌坊,上书“束河古镇”四字。下午人不多,我们到的时间点刚刚好。

穿过古镇大门,就是茶马迎宾广场。这一新建广场继承弘扬了古镇悠久的茶马历史文化

与大门背面草书横匾“一脉相承”呼应,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迎面便是一条光溜溜的石板路,路两旁是店铺,卖些银器、扎染、普洱茶之类。

避开主街的喧嚣,我们沿着古镇的外围漫步前行

玉龙雪山上的雪水,经过地层的过滤,到此地已是清冽无比。

三条清溪——青龙河、九鼎河、疏河穿街过巷。

石板路蜿蜒延伸,连接着五村四街,每一步都踩在历史之上。

青石承古韵,流水诉沧桑。在“古道、泉水、人家”的画卷里,邂逅一场“丽江”慢时光。

去往每个景点的方向,古镇都有明显的导向

茶马古道博物馆原为木土司“束河别院”,馆内明代壁画《大觉宫六铺壁画》技艺精湛,讲述着茶马互市的千年往事。

我们到的时候博物馆不明原因关闭中,有点小遗憾

避开闹市,沿着河水一路向下

靠山筑屋、依水而居,房屋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巷头有桥、门前淌泉,杨柳依依垂河岸

每一步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

选一家临水环境的酒吧坐下

点一杯饮品,看溪水潺潺、听音乐轻柔,便能感受古镇的悠闲惬意。

”三口井“ 是把一方水池隔开成三份,借水流分开用水。第一眼井水是水源,很干净,作饮用水;第二眼用来洗菜;第三眼用来洗衣服。这是古老的节水方式,既保护水源,又体现先民智慧,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龙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石拱桥。

桥长25米,青石砌筑,斑驳桥面被岁月打磨得光亮如镜,石缝间青苔暗生,藤蔓垂落。

桥头的包浆豆腐:外皮焦脆、内里爆浆的豆腐

蘸上特制辣椒面,是云南人“快乐源泉”的具象化。

我们也爽了一把

这里原本是乡村水塘,田园气息;如今,水岸边成了酒吧与餐吧聚集的街区。

虽比较商业化但还是保留了一份宁静。

路过这个米线店

吃到了整个行程中最好的一碗米线

没时间再去探访别的美食,吃完米线我们开始返程

石莲寺:古老的寺庙,听说里面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留给下一次吧。

束河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此刻,站在这赶马大院,你会感觉茶马古道的驼铃犹在耳畔回响,纳西人家的炊烟依旧温暖。

“四方听音”由传统的 “四方街” 得名,代表包容开放的胸怀,是束河古镇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

下午常有免费演出,晚上还会有篝火打跳活动,可在此感受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纳西族风格的建筑,翘起的屋檐很引人注目,保留了传统的韵味。

天色渐暗,古镇的灯火逐渐点亮

和很多古镇相比,这里古朴许多。

没有喧闹的酒吧和众多的游客,有的只是那份小众的宁静和淡泊

因为明天要早起去玉龙雪山,天没完全黑我们就返回了